儘管台灣始終位於東經120度線旁,沒換過位置。但若以為台灣時間一直都比0度的格林威治快8小時,那就錯囉!

1753-1.JPG
 

不說您或許不知道,回顧過去130多年的歷史,台灣與格林威治的時差曾經歷過好幾次變動,甚至可說是個時區變更頻仍的地區呢!

前一篇牛奶杰曾提到,時間與政治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台灣」與「時區」會劃上關係,推斷是始於日治時期。

1884年華府討論出本初子午線後,日本在1886年7月13日頒布日本標準時間,隔年元旦啟用,採行東經135度為日本標準時子午線。其對應的時區為UTC+9,UTC+9便成為全日本共通的標準時間。

不到十年,「日本標準時」在1896年1月1日進行調整,日本從北海道至九州的四大島等本土區域,參照原「日本標準時」改稱的「中央標準時」(仍為UTC+9)。而另一塊新增加偏西的國土,則用新設的「西部標準時」,比中央標準時慢一個小時(UTC+8)。

這塊新領土,便為甲午戰後取得的台灣與澎湖群島。與台灣接鄰的宮古群島、八重山列島(宮古、石垣、竹富、西表,與花蓮相當近的與那國等島),也同步畫為西部標準時的使用範圍。


1753-4.JPG
日本19世紀取得台灣時,新增了「西部標準時」的第二時區

因此就法理上來說,自1894年4月17日簽署的馬關條約生效之後,到1895年12月31日為止這段時間,儘管時間相當短,但台灣所參照的時區應為UTC+9;而從1896年元旦起,則改隸為UTC+8。

若臺灣在割日前也曾納入中國的時區(這點目前沒看到資料),那就是從UTC+8改為UTC+9,又回到UTC+8囉。

在世界地圖上,台灣的位置接近東經120度線,列為UTC+8相當合理,如今也屬於UTC+8時區,但可別以為台灣從那時候起就一直是UTC+8的一份子囉!治台40多年後的1937年,日本帝國已展開入侵中國的軍事行動,或許是出於「日本所有領土與扶植政權都應一同呼吸」的政治目的,因此自同年的10月1日起,包括日本本土,以及韓國、台灣、澎湖,以及成立於1932年的滿州國,適用時區均變為UTC+9,與東京大本營零時差。

沒有9又3/4月台,但有5又3/4時區
既然提到了滿州國,一定要說說時區劃分上的特殊現象。在1937年10月將滿州國的時區調整為與東京同步之前,那裡原則上與中國同為UTC+8,不過北部松花江畔的哈爾濱,採用的卻是「哈爾濱時刻」:UTC+8:26!是的,您沒看錯,我沒打錯,哈爾濱的時間比格林威治快8小時26分鐘,與東京的時差為34分鐘,當年的時區不一定是整點呢!


1753-3.JPG
哈爾濱時間,曾經比格林威治快8小時又26分鐘

一般我們印象中的時差,都是以小時為單位,跨一個時區就調一個小時,但實際上並非是這樣喔!即便是今天,全球仍有數個時差為30分鐘的時區,如印度的時區是UTC+5:30,而澳洲的北領地與新南威爾斯的部份地區,採用澳洲中部時間(ACST),時區為UTC+9:30。

甚至目前仍有使用15分鐘時差的時區,如尼泊爾便為UTC+5:45;而紐西蘭的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s),適用的時區為UTC+12:45。在真實的世界裡,雖然沒有哈利波特故事描寫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但卻有五又四分之三鐘頭時差的時區。在這樣的地方旅行,會有什麼奇幻的發現呢?


1753-2.JPG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不存在,但有五又四分之三鐘頭時差的時區

咱家早睡覺,國家早反攻
回到台灣的時區話題。戰後的1945年,台灣與澎湖群島成為中華民國的一部份,依地理位置劃分,納入當年五個時區中的「中原標準時區」,和首都南京與東半部的省份相同,台灣再次回到了UTC+8的陣營。

據說在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之後,曾有人提議捨棄使用「中原標準時間」的名號,並將適用時區改為UTC+9,提早一個小時過活。從現有資料雖無法推斷當初提倡者的立意為何,但有說法認為這與「日光節約時間」是相同的概念,期望早睡早起,節省能源消耗,以儲備更多反攻作戰所需的物資!然而,這個更改時區的想法被解讀為「走回頭路」,讓台灣參照日治時期的王法,這種政治不正確的意見自然無疾而終,未被政府採納囉!


延伸閱讀:
1.這一夜,說光陰的故事:臺灣也懂日光節約?略懂 略懂
2.少這杰地理課S#02 日本最晚天黑處 藏身低緯度區
3.日本鐵道旅人杰語 1shot #147 8:59:60am與武藏小金井

==
取材時間:2010-04(封面圖,臺灣瑞芳)
第01次補完:修改字型字級圖說顏色。2016-12-09
第02次補完:調整排版,加延伸閱讀1~3。2021-07-14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