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一夏的旅程來到Final篇啦,這次來說說「志學站」吧
一個因為附近有大學加持,所以「感覺不是那麼小」的小車站

Q1413-01



說來也真奇怪
明明就僅是一個下午的旅程,結果還是寫了3個月才KO
從暑假開始,到現在要進入秋天了呢,呵呵
看來想要忠實呈現完一系列的遊記還真是不簡單呢
更別說還要定期發文了,唉唉

Q1413-02
233次自強號列車將我放在志學站的月台
從壽豐到此只花了5分鐘時間,票價是23元(磁卡另打9折)
就時間和費用來講,感覺上好像跟搭捷運有點接近
不過就班次密度來說,台鐵台東線和一般的捷運就差多了...

如果要認真比...
好吧,我的自強號車票是有可能劃座位的
這點是搭乘這班車少數勝過捷運的地方
不過如此短的車程,倒也沒有費心進車廂的客室找位子
且在坐定之後還沒完成加熱,便又要準備下車離開

Q1413-03
在志學站下車的人不多
也許是暑假才剛開始的緣故,想撤離志學的人會比較多吧!
此刻會選擇前往的,應該是相對少數

從志學站出發,前往國立東華大學僅750公尺
算一算步行應該不用10分鐘的時間
算是離學校很近的火車站(或說是離火車站很近的學校)

不過所謂的750公尺,只是車站大門到學校後門的意思
從校門口到圖書館、教室或宿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我猜多數的東華學生應該還是得自備機車吧
火車大概只有回家或出遠門時才會搭乘
平時要以它為代步工具,可能需要不少「腳力」
而且列車的班次,確實不太能讓人倚賴呢

況且,如果是搭了火車到花蓮,沒有連外工具還是沒轍
就這麼來看,自備機車、甚至是汽車
我想還是師生們比較合乎現實的作法

Q1413-04
我曾有個超現實的天馬行空想法,是關於縱谷鄉鎮的發展
且為結合大學、運輸工具(鐵路)、城鄉發展、醫療等課題

如果「大學」可以是一個不用集合在一座校園的機構
或許可以將裡頭的資源,分佈設於花東沿線的鄉鎮
A學院在甲鄉鎮、B學院在乙鄉鎮,藝文中心又在丙鄉鎮
校本部則作為圖書館總館與行政處室的所在地
公文往來與紙本書籍的借閱,可用定型化班表的列車輸送

9992名學生若分佈在6個鄉鎮,一個地方平時多1665位居民
對於花東縱谷沿線的鄉鎮,將是一股很大的拼經濟力量
如此一來這些鄉鎮要養活書店、診所(或地區醫院)、餐飲
甚至是找到平時夜間能擔任課輔老師或家教的人力
或願意奉獻一己之力當志工的年輕學子,應該都容易些

往來的旅運需求增加,大眾交通工具的服務也能更密集些
也減少一般居民擁車自重的必要性
從車站到學院或相關場地,可發展微笑單車系統
提供租用或某範圍內的免費服務

在學生不上課的假日
這些單車亦能擔當讓遊客深入造訪小鄉小鎮的好工具呢!

不過空想終歸是空想,現實的發展並非讓學校化整為零
而是讓兩所大學化零為整(並為此另外花經費興建新校舍)
走向跟我的想法完全不同呢,哈

Q1413-05
回到志學站身上,其實它可說是台東線少見的「大站」呢!
放眼望去站場上擁有三座月台,甚至還有西班牙式月台佈局
(兩座月台夾住一條軌道,讓上車、下車的乘客動線分離)
這樣一岸兩島、總共4條股線緊臨月台的規模
遠勝台鐵多數車站,足以跟彰化站拼了唷(誤)
西班牙式月台甚至是日本重點通勤車站才有的規劃呢

不過認真來說,也只有中間的島式月台可供客運使用
右邊遠處的月台,是貨運only的,使用機會可能不高
至於左邊這座島式月台嘛... 讓我們轉個角度來看

Q1413-06
嘿嘿,是的,車站的天橋只有接通牛奶杰所站的島式月台
另一座離站房較遠的島式月台,並沒有立體化的通道可用
平時也無客運的列車停靠上下旅客(待避或交會則是有的)

因此美其名說有三座月台
其實也只有夾在中間的島式月台共兩股線能讓列車停靠
(我猜會有手動門列車的旅客下錯方向,走到孤島月台上)

Q1413-08
一般民眾可以走天橋進出站,使用輪椅的身障旅客則辛苦些
得由專人引導,透過特殊的坡道才能上下月台
不過車站有無障礙設施,好像我們就應該謝天謝地了...

Q1413-09
輪椅坡道的施作方式,是將島式月台一部分封起來
向下開挖形成迂迴的輪椅路徑,以降至軌道高度
接著掀開月台上的鐵板,通過軌道往站房的方向前進
因有過軌的步驟,所以似乎沒辦法讓身障朋友自主完成

後來發現台東線上好幾個車站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施作
看來除了站房能共用一張設計圖,這點也可以相互仿效
(不知它們面對月台增高的趨勢,會有什麼應變方法)

Q1413-10
志學站的天橋頗高,台東線上設有天橋的各小站似乎皆然
可能是對於電氣化的發展心裡早已有底,預先做好了準備
這些年來不知辛苦多少提著大包小包行李搬家至此的學生囉

Q1413-11
志學站的站房,很明顯也是東拓時期的產物,格局大同小異
比較明顯的差異呈現在外牆裝飾,並非多數車站的黃色油漆
而是以貼上棕茶色磁磚的方法來解決,大理石部份則相同

Q1413-12
從天橋上往南方眺望,左方較不明顯的山稜為海岸山脈
若從志學的位置對到另一側的太平洋濱,約莫就是海洋公園
但兩者間沒有直路可通,行車路徑得繞一倍的距離才能到唷

Q1413-13
換個方向瞧瞧北邊,志學站的站場離山腳其實不遠
好在尚有一小段田地能當緩衝,也鮮少聽聞會遭受土石危害
翻越左邊在峻嶺頂端設有轉播站的鯉魚山,就是鯉魚潭囉

Q1413-16
站外晚期才增建的無障礙坡道,看起來也很大氣(?)
這個高度想拉坡道下來,的確是需要一段不短的空間呀

另外,將原本的到站出口封起來改當身障洗手間
這在花東沿線似乎也蠻常見的,該說好險當年有預留嗎?

Q1413-15
車站外頭也停放了無數的腳塔車(這還只是一小撮而已)
對於學生來說,從宿舍步行可能要20分鐘的時間
有個代步工具也是很合理的

聽聞東華大學以前有發展過免費的公用單車系統
將以前學長姊畢業留下來的閒置腳踏車漆成整車的黃色
作為大家都可自由利用的代步工具

可惜這個系統好像沒有成功存活下來
不然從火車站能牽車騎到校園,好像蠻不錯的
頗有一種活在大學城的浪漫想像

Q1413-17
說到對於「大學城」的想像,在牛奶杰去過英國之後
又在心中留下了些許的衝擊,呵呵!

我感覺人家的大學城,真的就是「大學即為城」
一個空間緊密且低樓層的小鎮,都是大學的範圍
街道旁一棟華麗像教堂的建築,或是不起眼的矮房
都可能是該校的某座學院或教室

從它的邊門出來拐個彎,就是街上的書店、咖啡廳
再走兩步路就是巡迴免費shuttle的站牌
(因為城內為禁止外車進出的徒步區)
至於居住的宿舍,當然就散佈在城鎮的各角落囉!

不過臺灣所提的大學城,比較不是這樣的東西
它比較像是剛好有一座學校設在農田中心的隨便計畫區
(「隨便計畫區」意味著隨便發展,不像都市的計畫區)

因此無論是學院或宿舍,都是封閉在學校的圍牆內
從圍牆旁的車棚到教室或宿舍,又得走一段光天化日的馬路
(路程遠近就看學校的財力大小,或跟台糖的關係好壞)

圍牆外圍則會有一些鐵皮屋搭建起來,提供生活補給的小店
幸運的話,會包含一間老是缺貨補不齊的便利商店
再外圍則是利用農舍名義改建的宿舍,就地賺起大把房租

學生下課離開了教室,則會不情願地走那一大段路來到車棚
(邊走還要邊抱怨教授晚下課,延誤看牛奶杰blog的時間)
接著牽起機車,發動引擎,繞過突起的減速障礙揚長而去
(邊騎車還要邊抱怨路燈沒亮,還有油價又要漲了)
在鐵皮屋買好晚餐,呼嘯經過附近的小村莊,回到農舍打B

這種台版的大學城風貌,跟英式的應該很不一樣吧,哈哈

Q1413-18
說到機車,在外地念過大學者應該多對機車托運很有心得
取材時剛放暑假,正是他們每年業務量最高的時候吧?
托運高峰後的一個禮拜,應該是輪到機車行修後照鏡的高峰

Q1413-19
回到車站裡,售票窗口旁用壓克力做了一塊很大的看板
標示些許買票的規則和方法
把遊戲規則說明白是很好啦,但前提是訊息要正確清楚咩

牛奶杰自己是很好奇啦,對於以英文為母語的朋友來說
看得懂「Pick-up and Pay Internet Hours」嗎?

Q1413-20
另外,取材時間是2012年的7月
我知道的車站窗口取票和網路訂票時間似乎並非到23:00止
顯然這個看板提供的訊息,應該是許久沒有更新了

Q1413-21
同理,網路和語音訂票到22:00截止,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謝謝台鐵志學站提醒我們緬懷過去的重要性...(誤)
不過這些訊息不應該這樣放在售票口旁,卻遲遲沒有修正唷

Q1413-23
再次經過天橋,準備搭車離開志學站
牛奶杰好像還沒交代為何這趟會在志學站下車耶?
嗯嗯,好像也沒有特殊的理由,就是沒來過、純晃晃而已

其實應該這麼說啦,我是要搭車繼續往台北前進
北迴線部份買到花蓮18:50出發的73次莒光號團體列車
跟它轉乘最省時的,是台東線305次自強(17:54到花蓮)
(換句話說就是18:00、18:06、18:45發的3班自強都無座)

不過從光復站至花蓮站的305次自強號也買不到座票
與其都得從光復站到花蓮,乾脆加個白鐵仔+甘蔗冰的素材
順道附送在志學站或吉安站停留23分鐘,於是選在志學下車

對於常需要在花蓮站轉車的玩家來說
這種不情願就會冒出來的強制停留時間,應該不陌生...
問題在於是要把這些時間浪費在無所事事的枯等
還是弄些花樣,開心一點接受時間被台鐵消耗的事實囉

Q1413-22
從月台的天橋上再次望向南邊的壽豐市區
看來從平和站來到志學站的這段,是個不顯眼的小爬坡呢
這種坡度在搭車過程中,大概很難會察覺到

Q1413-24
轉個角度看看,右邊的集合住宅似乎便以租給學生為出路
遠處若隱若現的山脈,依方位來看
應該是光復市區東南端阿羅朗附近的海岸山脈了
這樣算起來距離至少也有35公里以上囉

Q1413-25
月台上的同車美眉
看來她也沒有白白浪費等車的時間,呵呵

Q1413-27
短短的305次自強號列車出現在軌道
奮力地爬上小坡,朝終點的花蓮站慢慢前進

Q1413-28
今天的305次僅以兩編組的6節行駛(至少台東線區間是如此)
這倒讓我有些訝異,畢竟305次是新左營=台東=花蓮的長程車
理應不會只有短短的6節,難道是在台東站有摘除編組嗎?

不過話說回來
我還是支持台鐵在台東線以小編組、多班次的方式行駛
增加列車的密度,方便各時段要搭車的玩家乘車

但如果像我這樣買不到光復站到花蓮站的車票
或許也該來考慮一下支持中編組、多班次的模式囉,呵呵

Q1413-30
總之,這趟一個下午的縱谷小旅行就到這邊告一段落啦
因為工作的緣故,近來有蠻多機會跑花東的
有空再來整理一下其它照片好了,呵呵


(完)

==
取材時間:2012-07
第01次補完:更換圖片插入方式。2015-05-30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