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張江有軌是一條很特別的軌道交通系統
尤其它所謂的「有軌」,相信玩家們一看照片就會發現「有鬼」

1883-01.JPG



張江,上海浦東的高科技園區,和陸家嘴、金橋等同是開發重點
為了方便聯絡園區內的高科技廠商與大學院校
並連結上海的軌道交通二號線(地鐵2號線)的「張江高科站」
上海浦東現代有軌交通有限公司建了一條路面電車
亦即牛奶杰這次打算分數篇作系列分享的「張江有軌電車1路」

1883-02.jpg
張江高科技園區在1992年成立,規劃作為高等科技的發展基地
是中國決定大舉開發浦東時,較早發展的一塊範圍
重點包括生物醫藥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等方面
因此聚集了些許的海內外廠商,以及大學院校,與竹科有些相似
而連結地鐵的張江有軌,便在園區的道路上蜿蜒前進

1883-03.JPG

1883-04.JPG
張江有軌的主要客源,就是沿途廠商與學校的通勤、通學人口
在25平方公里的園區內,有近2000家廠商進駐,就業人口約17萬
當然,並非所有人潮都在張江有軌的服務範圍內
但取材時觀察的乘客人數的確還不少

1883-05.JPG

1883-06.JPG
張江有軌的鐵軌,就鋪設在馬路的內線車道
以架空線為行駛的電車供電,目前的路線全長約10公里
設有15座車站,未來也打算繼續延伸
(不過坦白說停站多,車速不快,真搭完全程會也蠻累的)

1883-07.JPG
我想,您應該早就發現張江有軌「哪裡有鬼了」!
沒錯,這是一條只有單軌的路面電車系統

這條軌道僅供方向導引作用,車輛主要還是靠膠輪支撐與前進
所以它具備「有鋼軌、是單軌、有膠輪、有電車線」等特點
跟以往常見的輕軌電車、單軌電車
公車捷運(BRT)、或無軌電車都有一些些相似的地方
但卻又有那麼一點不一樣!

簡單來說,它和幾種常見的大眾交通工具差異在於:
和輕軌電車比:多了膠輪,少了一條鋼軌
和單軌電車比:輪軌方式和供電方式不同
和無軌電車比:多了鋼軌
和公車捷運(BRT)比:多了鋼軌,多了電車線
和膠輪式的新交通比:多了鋼軌,以電車線取代供電軌
(當然上列交通工具也可能有很多種型態,暫以常見的型態比)


1883-08.JPG
把鏡頭再拉近一點來張特寫,軌道的斷面其實是六角形的
在電車的底盤中間底下,有多組雙雙成對的鋼輪
以內傾斜約45度的角度,向下扣住軌道,作為列車的方向導引
因此鋼軌兩旁的水泥便得預留較寬的空間,讓車輪可以斜插進來
這部份可以參考wiki上的斷面圖,更容易瞭解是什麼狀況

1883-09.JPG
在遇到分岐器的地方,由於這樣的軌道沒辦法靠叉心轉角度
因此是用平移的軌道組,為列車設定不同的行進方向
這點跟某些單軌電車、甚至是雲霄飛車的概念相似

1883-10.JPG
換一張是在列車上拍的同一組分岐器
差別在於兩者的列車行進方向,上圖是直進、下圖是轉向
從這幾張照片也可以看到列車轉向時,由膠輪留下的胎痕

1883-12.JPG

1883-11.JPG
因此當人們在園區的馬路上,就有機會看到這樣一條軌道
而且名副其實真的是「一條」軌道,真正的「單軌」系統

該系統是由法國的Translohr研發(目前沒聽說有中國自主產權)
上海張江是中國第二套啟用的系統(2010年1月1日上路)
第一套在天津的濱海開發區(2007年5月10日)
牛奶杰先前去天津時也曾打算去取材,但交通有點不便,以後再說

1883-13.JPG
張江有軌在一些地方也有採用專用路廊
但相較於一般的雙軌路面電車
如果想在專用路廊上進行綠美化,那施作的範圍就變窄了

1883-14.JPG
至於在一般道路上,普通車輛都可以行駛張江有軌的車道
換句話說有軌電車並無專用路權,這對服務的速度會有負面影響
但反正電車行駛時也得參照一般號誌,在路口沒有優先權
要它飆也飆不起來,或許因此使得列車的性能要求也沒太高

另外,張江有軌的電車必須掛上一般公交車的前後大牌才能上路
有看過掛公交車牌的路面電車嗎?哈哈哈

1883-15.JPG

1883-17.JPG
在車站的設置方面,就跟台北的公車專用道很相似
直接在路中間弄一塊墊高的月台,再加支雨棚就可以了

1883-16.JPG
乘客走行人穿越道或斑馬線至道路中間
再轉彎踏上月台,有沒有跟台北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1883-18.JPG

1883-19.JPG
雖然一般車輛也都可以行駛有軌電車的車道
但在進出車站區間時,會有特殊標線和文字提醒「有軌站區」
避免車輛佔用車站空間,影響乘客上下車

1883-20.JPG
車站設置點也同公車專用道,多數的車站月台會設在路口兩側
但有些非十字路口,或路幅夠寬的車站,同月台亦可供雙向乘車

1883-22.JPG
路線這篇的最後,順道來說說這些沿線車站的命名
台北的棋盤公車路網或捷運藍線
會抓路口的兩條幹道路名直接送作堆當車站名,如:忠孝復興站

這裡也用同一招,但搞笑的是
張江高科園區的道路命名,是採用科學家的人名
而且東西向的人名為中國的科學家(古代),南北向則是西洋人
如東西向有李時珍、祖沖之、華佗、李冰、蔡倫、張衡,和畢升等
南北向則為達爾文、牛頓、居里、愛迪生、伽利略,和法拉第等
即便是加上週邊一些另外的路名,組合也蠻有趣的

1883-21.JPG
因此,如紫薇路與高斯路的路口之車站,為「紫薇路高斯路站」
另外還有「華倫路達爾文路站」、「蔡倫路哈雷路站」
「哥白尼路李冰路站」,以及「廣蘭路祖沖之路站」

不僅站名長,還容易出現一些不相干的「張飛打岳飛」組合
對張江有軌的乘客來說,要記住這些站名,可能會有些困擾
但也得承認這為搭乘的玩家平添不少搭車的樂趣,哈哈!


(翻頁繼續)

==
取材時間:2011-03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