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時期會在會津若松展開一場激戰,可說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會津藩與奧羽越列藩同盟部隊,將在此以死迎戰明治新政府軍


Q2095-01.JPG 


(續前頁)

松平容保領銜的會津藩,並非是單獨對抗明治新軍的
由陸奧國、出羽國、越後國等地區的舊幕府勢力組成聯盟關係
史稱「奧羽越列藩同盟」,以對抗新政府軍!

所謂的新政府軍,其實並非是明治天皇擁有與指揮的「國軍」
而是由支持新政府的地方列藩組成
來源中又以長州藩、薩摩藩,與土佐藩為領導勢力
(相當於現在日本西南部的山口縣、鹿兒島縣,與四國的高知縣
其結盟關係可說是坂本龍馬牽線的結果)

因此,就某種狀況來看,戊辰戰爭說穿了
仍是一場「地方軍閥聯軍」對抗「地方軍閥聯軍」的內戰
不過一方握有舊幕府勢力的大旗
另一方則獲得更高一層的天皇在背後撐腰

敵我雙方對峙的情勢下
會在會津若松發生一場關鍵性的決戰,可說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一方面就地理條件來看
會津若松本身是個擁有東、西、南、北四方通道的要地
無論是對新政府軍的行動,甚至是考量國家的一統
都不容許反叛勢力在此蟠踞

另一方面,松平容保擔任京都守護職的1864年,便曾親自領軍
在京都發生的「禁門之變」中擊退試圖率兵進京的長州藩
因此雙方要角的會津藩與長州藩早已結下樑子
在國家改革的冠冕堂皇理由之下,還有私仇等著報復與償還

會津藩雖然獲得奧羽越列藩同盟的人力與物力支援
但是仍然難以阻擋新政府軍的三方進犯
奧羽越聯軍以約1萬人的兵力,得抵抗新政府軍的7.5萬
作為會津藩象徵的鶴城天守閣
更曾多次被西洋火炮的砲彈命中,損傷相當慘重

會津若松城隨後被新政府軍包圍了一個月
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只能開城放棄掙扎
以會津藩的投降結束這場戰役

Q2095-02.JPG 
若松城在籠城戰一個月後開城投降,會津戰役宣告結束

殘存的舊幕府軍勢力則繼續想辦法往北逃竄
點燃蝦夷共和國與五稜郭戰役的序曲
巧合的是,五稜郭是幕末時建於箱館(現在的函館)之要塞
採用西方概念設計為五茫星形,以減少守軍火砲攻擊的死角
而奧羽越列藩同盟的標誌,正是一顆有弧度的五茫星呢!


(翻頁繼續)

==
取材時間:2009-11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