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交由日立打造的城際電車外,臺鐵美學小組目前參與的列車還有向現代樂鐵訂購的通勤電車,以及請台車神改的觀光列車,這些美美的列車將會是臺鐵下一個20年的載客主力呢!

Q2475-25.jpg

 

(續前篇)

關於現代樂鐵的通勤電車
現代樂鐵設計研發所 金鐘年所長

可以感受到臺鐵對於車輛設計的要求,和投標當時相比已有諸多改變。

臺鐵在無障礙/友善部份(通用設計?)有特別強調。

乘客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提供舒適感受的設計。

ROTEM負責造車,設計轉由法國MBD Design團隊操刀。以下為MBD創意總監Georgel的闡述。

新車的創意靈感來自台灣的山、海、現代都市。

一開始設計草圖時研擬了多種風格,初篩後存三:建築風、溫馨風、汽車工業風等。最後選「溫暖溫馨風」。端面有LED燈帶的笑臉。

火車頭是大家對火車旅行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旅程就開心。因此正面的「微笑」很重要。

LED微笑面頰,跟周圍要有整體一致性,以前的車燈做不到這效果,得靠 LED才行。

內裝方面,火車必須迎合所有旅客:男女老幼、行動不便者、視障者等。車內會有很多扶手,主視覺採灰綠色。

設計要求:無論站著或坐著的旅客,都可以輕易見到3處PIDS。

為服務行動不便者的空間,會有較多標示與扶手。

每節車廂都要明亮,減少陰影處。

車門有拱門風(?)

座椅講究人體工學。

希望大家未來搭乘時能想微笑。

問現代樂鐵
Q.跟法國合作經驗上,如何兼顧美學設計與工程的平衡拿捏。
A.安全與舒適,是設計過程最主要的考量。現代樂鐵應用種種研究,提供安全與舒適的可能。打造一比一比例尺的駕駛台,好詢問列車駕駛對於人體工學的建議。他們也使用了真實的乘客座椅,來研究舒適度與可維修度。

問MBD
Q從國際經驗中對於台灣(鐵)美學的建議
A.臺鐵13個案子找了不同的設計師,值得肯定。但未來一定會碰到「一致性」的問題。如果沒有一致性,就難以成就一個標誌。在Mbd的經驗中,guide line指南很重要,建議臺鐵要有。這也是很好的挑戰。

當臺鐵開門歡迎全球的設計師時,大家都會問臺鐵:你想走的主流風格是什麼?臺鐵與美小組的回覆:打造「新」的臺鐵樣貌。

 

Q2475-15.JPG

Q2475-16.JPG

Q2475-17.JPG

Q2475-18.JPG

Q2475-19.JPG

Q2475-20.JPG

Q2475-21.JPG


更多照片可以看這篇

 

關於柏成設計的觀光列車(莒光車廂改造案)
柏成設計 邱柏文創辦人

柏成設計在台灣成立9年,以建築+室內設計為主。

構思過程看列車風景照片,也看見台灣的美麗。

主題:「移動之美」,一趟期待的旅程。

視覺概念:「秋天的風」。

改造對象是70年的老車,沒有太多能下手的空間。

設計師很喜歡莒光的橘色,保留。

室內多採用大地色與石材的感覺。

照明的色溫從6000K > 3000K。

餐車的中島吧台:設計元素來自浪濤、石頭,希望打造現代咖啡廳吧台的感覺。

吧台上檯燈與布料的選擇也很重要。餐車扶手會有皮革包裹。

客車的椅布不想全部重做,僅拿掉1/3原本藍色的椅子,改換上灰白椅布,設計靈感來自鵝卵石,有海邊海浪沖擊鵝卵石的意涵。

窗簾色塊設計概念自「島嶼四季」編織作品。

車內的指標以黑白為主,相當簡潔(這蠻漂亮的,期待)。

廁所是最難改的地方,牆面上的東西統合用一個圓鏡子取代,相當漂亮。

票卡也會很漂亮。

車廂是在台車進行改造。

牽引的車頭,暫時未納入設計。

車身標示保養資料的字體,會保留原本的樣子

這次要改座椅頭巾的過程,也曾面對相當困難。

Q.設計師如何取得台車的信任?執行過程的困難是?
A.
2月11日的事情,真的喚醒了大家,想想看能不能有其他的嘗試。這次案子讓大家看到夢想,對許多人來說是這輩子最難忘、最有意義的案子。

 

Q2475-22.JPG

Q2475-23.JPG

關於觀光列車,先前曝光的照片已不少,可以看一下這篇


關於車站、建築與鐵路美學
中原建築系 曾光宗教授

原廣司認為:車站是人流的匯集點,如同地理中的「峽谷」,於是有了JR京都站。

車站,應該超出功能性,要能孕育出濃濃的情感與魅力。

車站:人、建築、空間、鐵道、事件、記憶...... 等情感的結合體。

鐵路美學,是「環境美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包含強烈的公共性,又跟「生活美學」串連。要討論車站的美學前,得先講「公共性」。

安藤忠雄設計的龍王站,外牆很簡潔,沒有台灣貼的各種告示。相較之下,人們來到台灣的車站,彷彿會被提醒車站是個非常危險的地方!

車站是一個浪漫且令人充滿想像的地方

Q.關於警告標誌、標語太多的困擾,怎麼減少?
A.要了解,人對一個空間,會自然產生sense,人會有使用空間的能力。如果人本來走路不會跌倒,進到車站也應該不會跌倒。除非是設計上才有問題,才需要靠標示提醒。相反的,太多的提醒,一方面多餘,二方面讓人產生不知道要看哪裡,反而會產生的問題。


其他方面
鐵道情報 古庭維總編
Q.鐵道迷觀點的看法
看到成果的改變,這很難得;但更可貴的是看到臺鐵願意改變!要能做出那麼大的變化,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鐵道迷迷鐵道的方法,是將專注力用在一般人未必會注意到的角落。而這次的設計成果讓多數鐵道迷獲得好感,很不容易,對設計團隊應該是很大的肯定。

吳漢中透露,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曾表示,希望這些設計過程的稿件文物,也都可以納進鐵道博物館收藏。


好的,以上是一些筆記。由於這場活動由「天下雜誌」團隊承辦,相信應該很快就會有詳盡又充分的報導了!


==
取材時間:2019-12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