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師前站搭上東武大師線的火車,是免買票的(也沒地方賣)
乘客們該為此付出代價的時刻,就是在抵達西新井站之後唷...
(續前篇)
在尖峰時段以外,東武大師線的車上客人沒有很多
但日間仍維持每10分對發一班車的密度,相當不簡單
(JR和田岬線與名鐵築港線都只在通勤時段發車呢)
根據平成26年度(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結算
雖未查到大師線的輸送密度,但大師前站平均每日乘降13516人
且由於大師線的長度正好為1.0公里整,因此輸送密度便是13516人
該數字雖然比不少都心內的地鐵或周圍的私鐵主線
但對業者來說,至少還表示這是條有賺頭的路線
當然,車上的乘客都是要在西新井站下車的
列出即將抵達西新井站,會停靠站內最西側的股線
大師線與伊勢崎線的分歧處,以往配線似乎並非如此
還曾發生過大師線進站列車,與伊勢崎線出站列車對撞的事故
後來便讓最西側的島式月台雙側均供大師線使用,避免衝突
東武8000系電車抵達西新井站
大師線列車有一座專屬的島式月台停靠
這個「專屬」有到什麼程度?等下就知道了
1番線與2番線為大師線專屬月台
1番線只有單側進出(往大師前站的方向),另一邊是止衝擋
大師線的列車通常在1番線折返到發
平時只有上、下午的列車要交班時,才動用到2番線乘車
雖然這座島式月台跟右邊的3番線至6番線等月台看來一樣
但彼此的身份是有一點不同的唷!
別忘記,由於採異地改札方式,所以我們還沒付車資呢...
沒錯,1番線與2番線這座月台是非付費區
而其它月台參照一般的進出站流程,是付費區
因此從這座月台到隔壁月台,並不能隨意自由進出唷
乘客要前往3番線至6番線月台轉搭伊勢崎線的列車
或是在西新井站結束旅程出站離開,都必須先上樓
車都搭了,終於該買票了吧?
從月台踏上樓梯,映入眼簾的便是大師線專屬的售票機
這裡雖然是西新井站,但賣出的車票起點為「大師前站」唷
如果有電子票證的乘客,則可直接拍卡通過改札機
接下來無論轉車去哪裡,都會自動加上「大師前>西新井的車資」
話說,乘客們這時的動作,應該要稱「買票」還是「補票」呢?
雖然大家當下很自然地都屬於無票乘車狀態
但其實,所有乘客「名義上」都還未進入付費範圍、尚未進行消費
跟一般的「先上車、後補票」或「乘車後購票金額不足需補票」不同
故我覺得應該不適用補票的概念,也沒有擺設精算機的道理
拍卡過改札機之後,正式進入西新井站的付費區啦
轉車的乘客,可從橘色箭頭處前往雙向月台
出站的乘客,則循綠色箭頭拍卡離開付費區,便可出站
如果乘客的旅程,「名義上」是從大師前站進站、西新井站出站
從買好車票、過改札機入付費區、過改札機出付費區
整個流程大概只需10秒唷!
若用售票機查詢電子票卡的乘降記錄
A站進站10秒後就從B站出站,這是有可能的,並非機器「秀斗」
(這好像可以當推理小說的素材)
回頭望向大師線專用的改札機
若從它處前往大師前站的乘客,在這裡就會收回車票結算旅費了
如果不是往大師前站的乘客,千萬別在這走錯月台囉!
若沒特別說明,會以為剛過改札機的乘客才剛進站、正要去搭車
事實上他們是已經搭完車,已結束大師線部份的旅程了呢
拉遠一點來看西新井站的付費區穿堂
如果進一步區分各角落的功能,會變成這樣...
一般車站只需要分付費區/候車區域,與非付費區兩者
但在異地改札的車站案例中,會有第三種狀況
多了一種「非付費區/候車區域」的特殊地帶
西新井站3番線與4番線的島式月台上
有一間立食拉麵店名為「西新井らーめん」
據說是全日本第一間設於火車站付費區內的拉麵店(待確認)
那麼... 如果饕客是搭大師線過來品嚐的
從下車的月台要前往拉麵店所在的月台,必須要付費唷
東武大師線目前全程只有1.0公里
除了頭尾沒有其它中途車站,所以採用了異地改札的方式
不過目前的東武大師線,是去尾之後折衷的結果
原本的計畫應該是要繼續完成興建「東武西板線」
從東武SKYTREE線(伊勢崎線)的西新井站
連結東武東上線的上板橋站
這是讓東西兩半部的東武線路網可以互通的重要計畫
也能讓關東西北半部的東武旅客,可直接前往淺草一帶
但該計畫提案是1920年代的事情,至今已擱置快一個世紀
那時候由於種種因素沒有動工,現在要完成計畫應該更不可能了
先前預留的空間,後來開闢「環七通」的道路時借用了一部份
西新井=大師前的服務在太平洋戰爭終戰前中斷
且由於西板線的計畫遲遲沒有進展
因此當路線在戰後1947年5月重新營業時,便改稱大師線至今
西板線西側的終點原先為上板橋站,但由於計畫擱置
在西板線與東上線分歧處的空地始終沒有功能,相當可惜
後來便加以利用,增設了「武蔵常盤站」
如今改稱常盤台站(ときわ台駅),使它比較像是未成線的起點呢!
檢視較大的地圖
==
取材時間: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