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臺鐵很真的辦了一場名為「鳴日- 臺鐵美學復興論壇」的發表會(或許是空前、希望不會絕後),來認真記一下筆記好了!

Q2475-01.jpg

 

1.臺鐵於12月13日舉辦「鳴日- 臺鐵美學復興論壇」,可說是美學小組今年運作的成果展,同時也算是3款列車的新車發表會。

2.除了13日下午在演藝廳的座談之外,13日至15日10:00至18:00在台北車站1樓大廳也有一般開放的展覽,應該很值得看看。

3.以下出場的對象,都是美學小組的成員(部長不是),或廠商代表。

4.基本上,可以感受到臺鐵因為2月亮相的觀光列車「神作」被罵得很慘,所以這回對於「美學」這件事蠻認真的。

5.美學小組由局外的各方專業人士,與局內的各部頭長官組成。專業人士們受到局長支持與尊重,所以能有很多嘗試,也不會被亂改東西。因此,這10個月來,臺鐵長官們的美學素養不一定變好了,但因為設計師們的表現獲得長官們接受,所以有些不錯的成果。白話文就是:閃開,讓專業的來。

6.目前經過美學小組「把關」的列車,包括跟日商日立買的城際列車(坊間稱EMU3000)、跟韓商現代樂鐵(ROTEM)買的通勤電車(坊間稱EMU900),以及委託台灣車輛改造的觀光列車。

7.廠商基本上對於美學小組的介入也很肯定。且業主(臺鐵)的想法,可藉由美學小組詮釋翻譯,用專業話語跟廠商一起坐下來討論細節,所以也不至於出現業主拿到設計稿後又想換改的情況。換句話說,黑白城際列車,銀綠通勤電車,跟黑橘觀光列車的塗裝,原則上已經定下來了,應該不會出現過往PP、EMU700、TEMU1000等列車被臺鐵魔改塗裝的情況。

8.封面圖那個太陽、海景、山景的 MOS摩斯漢堡 意象,由視覺設計師顏伯駿操刀,基本上是供這次「鳴日」的論壇與展覽用,但跟臺鐵日後的作品沒有直接關聯。

9.以下內容我隨筆記的,不一定正確(有誤歡迎指正),有錯不要怪我。因為是筆記,所以就簡要列點,前後不連貫也是正常的。


林佳龍部長:台灣今年的觀光客今天突破1111萬人(其實部長還講了一些,但我抓不到重點,所以略過)。

關於臺鐵美學
張政源局長認為:臺鐵的美,就是台灣的美。臺鐵每天有九百班列車,所以臺鐵有義務一起來美化這片土地。

在臺鐵美學的提昇過程中,同時發現改變過程最難做的是:士氣翻轉!

士氣會影響員工怎麼看待組織,組織文化也會跟士氣息息相關。如果士氣高,工作可以更安全、更確實、服務更好。

局長認為:臺鐵人不怕改變,只是不知道改變帶來好處。臺鐵人很堅忍,他相信臺鐵的執行力是可以很強的。

會中展示一張30年前的照片,由時任台北站長的張政源在月台與E417機車頭的車掌以手錶對時,表達「準確」的意涵。坦白說,從這照片看來臺鐵這30年來還真的幾乎沒什麼變化呢。

Q2475-02.JPG
30年前。

局長認為:2月11日(先前的觀光列車公佈時)可說是臺鐵美學的蒙難日。但有同仁提醒,臺鐵不曾有美學,沒有開始、所以沒有「蒙難」。但也許可以這麼說,2月11日是臺鐵美學的啟蒙日。


關於美學小組
美學小組的組成,號稱是「把罵最兇的找來 」。印象中世大運時也用過這招。

林部長介紹認識吳漢中先生(時任台中花博的設計長,後成為美學小組的核心人物)給局長認識,3月11日展開雪恥之旅,去看花博。4月8日正式成立臺鐵美學諮詢審議小組。本來是想以向體制外進行「諮詢」,但後來美學小組也深入其中,高度參與車輛改造與新購案的設計工作。

美學小組的任務還包括推廣美學設計思維,提供臺鐵局服務、行銷建議等。

車站建築路線、車輛美學、網路及媒體行銷,與企業形象及產品開發,這四點都會著重。

Q2475-03.JPG
小組分組。

這一年來,臺鐵內部共有17個團隊,參與執行13個專案。

觀光列車的改造案,因為美學小組加入前臺鐵已經投入了7000多萬元,設計師不想全部白白浪費,所以決定保留部份成果(這也是我在fb提到新車內裝沒外觀讓人驚豔的關鍵限制)。

車站方面的美學改造,包括引導告示內容簡化調整、站務員推放的雜物移除,與外露管線整理等。另外,排隊「紅龍」也改用灰色產品,降低視覺衝擊。

Q2475-04.JPG
「紅龍」變「灰龍」。

接下來臺鐵車站的改裝設計,會經過美學小組。但如果是鐵道局的新建案,還是由鐵道局處理。

臺鐵今年年也進行了一些跨領域、跨部會的合作:里山列車、山歌列車、環島之星Hello Kitty列車等(似乎刻意不提石虎)。另外還有「南國漫讀節-列車上的書店」等案子。

未來改造目標:夢工廠、便當本舖、指標系統、制服設計,與刊物設計等。

當前一些構想或案子:
新購支線列車,會納入大窗景觀的概念。
集集線的全線觀光化改造。
藍皮列車再生:南迴線的藍皮普通不會停駛,但洗手間會更新整修,其餘盡量保持原汁原味。
鑽石級觀光列車:規劃推出有套房、能住的列車,3天2夜行程初估10萬元。

Q2475-05.JPG
藍皮與鑽石級觀光列車!

隨著臺鐵美學推動,局長希望外界對於臺鐵的觀感也能改變。

日立跟樂鐵,對於這次展覽有提供經費,並展示珍貴的手繪圖與一比一模型。

目前展示的TR logo還沒定案(不過副局長的ppt秀得煞有其事)。

Q2475-24.JPG
logo可能還會調整。

馮副局長:這次的合作像是文藝復興時代的沙龍,讓不同專業者有一起討論的機會。也期待讓不同人都能從案子中獲得成就感。

設計師認為:台灣的公部門,都相對封閉(不只臺鐵),常常一句「國情不同」就會推回設計的建議。但隨著臺鐵的年輕化,有一群沒有包袱的新夥伴,這是一個機會。

設計師眼中的臺鐵人:臺鐵人傳達了非常純樸、怕錯、謹慎,又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文化。


關於日立的城際列車
日立製作所 野末壯設計師

「打造享譽全球之特快列車設計」初次會議時台灣方面表達的期待。

設計團隊目標:讓全球旅客看到現代化的台灣。觀光客不只是欣賞傳統的一面,也能對台灣留下嶄新的印象。

設計師擷取「台灣味」的素材:故宮的網頁、松山文創的作品、新身份證的設計(充分的留白間隔、背景有刷淡的等高線等)

這次設計城際電車的核心概念:Silent flow。傳達寧靜的奔馳感。

日立在開發過程嘗試很多作法,初期以手繪為主,座椅更有手工模型。

設計師認為:既然採取極簡風,那麼車輛各式部位的形狀就變得更加重要。

設計過程曾以「VR虛擬實境」的方式讓長官感覺設計成果。

列車端面的擋風玻璃旁,留了一條白色線條,這條從車頭到側面的線該怎麼抓,相當費時。

對於設計成果的目標(要求):每個角度看來都很順暢!(很漫畫對白的感覺)

車頭底部的形狀,也強調各角度都要很美~

車廂車門附近的點綴色(橘) 在極簡設計中也很重要。

對於「極簡」概念,感受到臺鐵能理解不亂加東西。臺鐵接受這個想法,也是種蛻變的態度。

內裝方面,商務車為深灰色,三排椅,邊原有標籤點綴,突顯灰色。一般車會亮一些,但風格一樣。這些低彩度的灰色,能讓外界風景可以更加鮮明。

設計師說,列車已進入最重要製造階段,期待未來能同樣以不受自己立場限制的發展。

Q.對於上一次臺鐵跟日立買車,到這一次接觸,感覺的差異?對美學的未來建議?
A.
設計師沒參與先前的案子。但從資料來看,感覺臺鐵過去對於設計比較沒有明確的方向,僅著重型態方面。

這次接觸的經驗,彼此是捨棄馬蹄形座位那種官樣會議桌,而是直接面對面對坐接觸, 可以討論比較多細節的層面。

對於未來… 列車設計是很大的案子,列車美,使用者心情也美,期望美學要能持續投入在生活中。

 

Q2475-06.JPG

Q2475-07.JPG

Q2475-08.JPG

Q2475-09.JPG

Q2475-10.JPG

Q2475-11.JPG

Q2475-12.JPG

Q2475-13.JPG

Q2475-14.JPG

 

更多照片可以看這篇

 

 

(翻頁繼續)

==
取材時間:2019-12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