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 Monorail」是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市內的一條單軌電車
由兩節車廂組成的國產列車,載玩家於吉隆坡的空中恣意翱翔
吉隆坡的monorail在2003年8月1日通車
是市內的軌道交通工具之一,rapidKL系統的一部分
全線是採用高架的路線服務
2008年的服務量約為2177萬名乘客(每天將近6萬人)
在mono車站月台上都可以看到這樣樹立的路線指南
包含起訖點共11個車站,服務路線8.6公里,
這套單軌電車雖然距離短,又廣泛利用道路上的空間興建
但仍花了約120億台幣才搞定
KL Monorail的起點是吉隆坡火車總站(KL Sentral)
不過mono的站體是獨立於火車總站的,得提行李步行超過100公尺
(牛奶杰取材時還沒辦法走直線,得再多繞一圈共約250公尺)
這張取景角度太「正直」了,馬路對面那根就是路線終點的柱子
而後面有波浪窗的路衝建築,即為火車總站KL Sentral
以往曾有一座停車場橫亙其中,使得兩座車站必須「有縫轉乘」
當局先前也曾研究過要將mono路線再往火車總站拉近一些
但2009年底的結論是維持現狀,改採一座人行天橋連結兩座車站
軌道底下的巴士還可看到「rapidKL」字樣
rapidKL同時經營市內的地鐵和巴士服務唷
mono原則上是由兩條軌道拼成一組複線
但在KL Sentral和Titiwangsa的起終點站內維持單線折返
站外有mono特點的巨大道叉,跟傳統鐵道的分岐器比非常佔空間
「STOP BERHENTI」當您能夠看清楚那面牌子上的文字時
希望您的列車已經安然停妥,或有Spider Man來為您擋駕了
mono車站結構的典型代表,3F是兩座岸式月台夾住1或2條軌道
2F為收剪票的閘口,並以走廊通往兩側月台的階梯
1F部份大多數車站都是直接架在馬路上頭
因此僅在道路兩側設出入口
BTW,mono的電梯和電扶梯數量蠻少的
對身障者和大行李玩家會不太方便
每一座mono的車站都是開放式的
屋頂部份就採用這種輕量化材質的帳篷設計
至於空調,除了熱情的吉隆坡天然之風,也有人工的電扇可加強
全程高架的mono車站中,似乎未曾看過月台門
但還是有安全圍籬,盡量減少人們侵入或跌落軌道的可能
導盲磚也會在車門邊表達停止的訊息
「BAHAYA! DANGER!」無論您那天遭遇什麼打擊
請千萬不用耍帥去跨越欄杆呀,底下軌道有些地方是空的唷
就如許多地方的地鐵或鐵路,會為沿路的車站編號
這點馬來西亞也有學起來,如起點KL Sentral站就是MR1
(末尾是數字的1,非MRI唷;MR應該是從monorail縮寫而來)
話說回來,我覺得標註車站編號在吉隆坡尤其重要,晚點來解釋
每一座mono車站都有廠商進行認養,站內的廣告自然都被置入了
例如離Tune Hotels最近的Medan Tuanku站為RICOH的地盤
這些認養廠商多半是跨國品牌,除了RICOH之外
另一家相機大廠SONY也有投入,印象中還有金融業的渣打集團
路線終點的Titiwangsa站則為Toyota的堂口
不知認養車站得花多少錢,整座車站都是自家廣告還蠻有氣勢的!
列車方面,2003年通車的mono仍保持人工駕駛的機制
駕駛員有一個不算小的獨立空間,取材期間見過許多女性駕駛
特別的是mono列車是由馬來西亞當地的業者「MTrans」生產
為該國石油、瓦斯與運輸機械的Scomi集團之旗下公司
除了吉隆坡這件實例,他們也投入馬來西亞布城(行政新市鎮)
印度孟買,以及印尼雅加達的單軌電車生意
mono的列車均以兩節為一組行駛,目前共有10組車
提供的運能其實沒有很高,資料上說每組列車最高容量244人
但我的觀察不太相信那一節車廂可以擠進超過75人
在其它城市搭車,車站編號可供自己腦中記憶方便買票與下車
但在吉隆坡搭mono,由於是以人工的方式購票
而那些車站名稱又不是很容易記憶與發音,這時就報車站編號吧
我都嘗試用唸英文的方式去唸站名,售票員大概都能懂
但我另一位曾去過的同事,卻表示不管怎麼唸對方都聽不懂......
而我們的共通心得是,每次到站廣播聽到的都不是自己以為的發音
儘管在大多數的mono車站,都是靠人工售票的方式買票
不過進出站時還是有用自動化設備的
吉隆坡的平面道路有些擁擠,大小車輛不少
如果要前往的目的地附近有rapidKL的車站,建議您多搭電車吧
有機會到吉隆坡,就來試試大馬國產的KL monorail吧
==
取材時間: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