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宅邸的「甘棠第」要作為紀念館使用,經過了一陣翻修
才順利化身為香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重要據點

Q1732-05.JPG



港府對於「甘棠第」的修復花費了不少心血

例如在修復欄杆的過程,為了確認要如何選擇建材
還出動了X光機對於原本的欄杆進行檢測
經由分析研判是以生鐵與銅來組成
便選用現代能找到成份最為相近的建材來修補

然而,雖著時間的演變
百年前興建甘棠第時所採用的磁磚
在21世紀的現代已找不到適合的替代材料
因此工作團隊只好做出取捨,將未來不開放的房間之磁磚拆卸
移轉到揭幕後將公開展示的地方
讓民眾能接觸到的範圍,盡量保有百年古蹟的風貌!

作為現代的文教展示設施
甘棠第不免得加裝空調系統
工作團隊除了盡可能把相關管線埋藏在外觀看不見的角落
也運用原本的壁爐煙囪,充作冷氣送風管道
讓更多的展廳都能在空調涵蓋的範圍

整修後的甘棠第在2006年12月12日正式與市民見面
搖身一變為孫中山紀念館,由特區政府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
為頗受好評的香港歷史博物館之一座分館

Q1732-07.JPG

Q1732-06.JPG

紀念館前樹立的國父全身銅像
是以他在香港求學的青年時期,作為塑造的範本
因此表現出來的樣貌相當年輕
與在臺灣常見到年邁穩重的國父像很不一樣

此外,這尊銅像手中抱著的書本
亦非國父最具代表性的三民主義
而是拿著好幾本中、西方的教科書
除了回應求學時的氣息之外
更象徵國父所學是結合了東、西方的智慧
以推動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館內典藏除了先前提到的家族照片
還有孫文於西醫書院就讀時的考卷
以及畢業典禮晚宴的菜單
另外也有他在1912年1月1日晚上
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宣言書等,頗具歷史意義

紀念館的視聽閱覽室
準備了卡通版的國父事蹟介紹影片
讓參訪兒童也能藉此學習瞭解

館內的閱覽室也開放民眾查閱書籍文獻
對於想更進一步認識國父生平的民眾
這裡可能是個適合考古翻資料的好地方

在香港 認識革命的發源地
其實香港與中華民國建國會有那麼多淵源
作為發動革命的基地,並非是一種偶然
而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脈絡關係

在中英南京條約等多項對外和約逐步割讓香港和九龍後
這裡在20世紀初期已成為西方勢力在東方的重要口岸
又扼守了廣東僑鄉最重要水脈的珠江口
往來交通相當便利,要匯集各種資源與人才也容易

與孫文有關的11次革命中
有超過半數是在香港進行幕後的策劃部署
軍火的運輸;經費的勸募;
甚至是起義行動失敗,人員向海外逃竄避免清兵追擊的過程
香港都是很重要的口岸

這裡與舊金山、澳大利亞、馬尼拉、馬來西亞
或新加坡等地的往來聯繫,也是中國其它地方沒法相比的!


(待續)

==
取材時間:2011-05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