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有一重要的資本,稱為創意
偏偏身為觀眾的我,很難從現有作品中感受到台灣電影之創意




戴立忍喊話 振興電影不能沒有…政府

 

今年最能代表台灣精神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導演戴立忍
昨天在亞太影展座談會沉痛向政府喊話:
「台灣影視產業想升級,不能沒有你(政府)啊;
再不振興,不出五年,只能淪為大陸電影的三流代工。」

亞太影展昨天在義守大學邀導演吳宇森和戴立忍座談
戴立忍一刀劈開在台灣電影長久以來的弊病

吳宇森肯定戴立忍「不能沒有你」在艱困拍攝下
能冷靜、真實表達小人物的無助
但他說:「電影不能分藝術和商業,如果這部電影透過商業包裝
多一些成本,也許可以獲得更大眾化的回響。」

戴立忍一鼓作氣爆出:「我認為『不能沒有你』很商業
四百萬元的成本,連『海角七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如何能做出一億的票房?
商不商業不能數字化,而是成本與利潤的關係
就像大飯店與路邊攤,台灣多數導演都不得不先擺路邊攤
大飯店屬於吳導(宇森)、小魏(德聖)的
台灣電影要從路邊攤升級為大飯店,政府你要跳出來。」

原本嘻鬧的全場立刻肅靜,戴立忍以清楚讓所有人聽到的音量說:
「我很希望今天的話能讓總統、行政院長都聽到
韓國早就提升影視產業,台灣新聞局電影處一年預算能有多少?
能量有多少?得不到資源,如何能提振?」

最近因拍戲、尋找創投資金遊走兩岸的戴立忍說:
「大陸市場龐大,影響國際影視版塊,好萊塢、香港都向他靠攏
台灣想當代工,還要排隊等上二、三輪。」
戴立忍不忘建言:「台灣有什麼?台灣有創意,我們要開發開創台灣品牌
從自己的文化、土地發掘:做什麼樣的影視產品,才能受到重視。」

吳宇森緩頰說:「台灣電影應該包容各類型電影
現場有兩百位學電影的學生,將來就應該拍兩百種類型的電影
但若想打開國際市場
必須找到適合不同地域文化、廣大觀眾都能認同的電影語言。」

列席的電影處長陳志寬在座談會結束前跳起來說:
「戴導,我想你很快就有機會和總統、院長對上話的
法國提振電影成功,與政府制度有關
電影處每年預算只有四億四千萬,已經是局裏最多的
明年實施五年『旗艦計畫』擴大獎勵電影方案
還要成立趨勢研究院,研究什麼題材的台灣電影能反攻大陸。」

取自聯合報/記者葛大維/高雄縣報導/2009.12.18 09:09 am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315261.shtml

==

先說抱歉,儘管很期待,但我還沒看「不能沒有你」
對不起戴導,沒見證您辛苦換來的作品

在這提個和戴導不同的想法:
私以為電影振興是不能靠政府的
本土電影工業要維繫,不能沒有的是...... 觀眾
畢竟沒有人買票進場,就很難談得上未來

台灣電影會缺少觀眾,跟這一世代對於本土電影的印象有關
如戴導所言:電影不能分藝術和商業
但是台灣近年來很多電影,就是讓藝術與商業的距離分得有點遠
久而久之不斷循環,本土電影要能獲得商業成功就越來越難了!

要改變這個困境,很多人認為需要引進更多資金
有了投資,我們才能有大場面,有大卡司,有大製作
也才有機會獲得大票房收益,那才叫成功工商業片

然而,小的覺得資金固然重要
但空有大資本,沒有好劇本,拍出來的片將無比空洞
我想,「劇情」會是個比畫面更重要的元素

近年來看了一些作品,出場的心得都是:
畫面很漂亮!(以下空白)
除了稱讚畫面漂亮,演員帥,佈景精美,好像沒有其它好評論的
因為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劇情,整個被dororo化了

戴導說台灣電影有一重要的資本,稱為創意
偏偏身為觀眾的我,很難從現有作品中感受到台灣電影之創意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美日韓港星的電影
發揮小小的題材,融合於觀眾熟悉的時空環境,就賣錢了
那個從小題材演化而成的電影,使用的武器就是創意

私以為台灣要拍出這種題材取勝的電影,以技術或資金而言都足夠
但缺的就是我們沒有這個創意,沒寫出這樣的劇本
我相信這種電影是成功的
儘管不是賣到翻,沒有贏大獎
但他們拍出了讓觀眾覺得容易親近,也願意掏錢親近的片

這種電影的成功之處,其一是它們讓民眾「持續性的接受本土電影」
那個慢慢培養出來的信賴,才是本土電影工業能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其二是它讓製片單位可以回收,以漸漸累積更多的有形與無形資本拍片
這種以片養片的方式,應該比倚賴某單位的一大筆資金投入有效益
也才能培養出永續性

只可惜,這種電影,台灣太少了!
而我們太需要這種電影了......
「不能沒有你」或許是其一,但我們需要的,不能只有這一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rscreek 的頭像
    starscreek

    杰水 輕喃 starbuckser's creek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