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過去是西方列強匯集的異邦租界,興建了許多西式建築
不過那天走在外灘,背了根釣竿的無軌電車卻吸引了我的注意
走在上海的外灘,插著滿滿五星旗的各式西方建築
吸引了我的目光,以及相機的鏡頭
不過眼角一瞥,卻注意到另一個有趣的玩意兒
啊,是無軌電車呢!
如同封面圖,一輛綠白造型、狀似公交的車輛
從我眼前經過,悄悄地彎入一旁的小街道上
整輛車最醒目的地方,就是它屋頂上的那兩支長集電弓
無軌巴士的外型,與一般的柴油巴士非常相似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電動馬達出力,非一般公車的柴油引擎
而電力來源主要是來自頭頂的電車線,經兩支集電弓讓馬達運轉
可以說是一種處在柴油巴士和路面電車(有軌電車)之間的產品
一般來說,無軌電車的優點包括較為環保
因為本身不排放廢氣(但市外的電廠得多擔待了)
馬達產生的噪音也比柴油引擎安靜
電能驅動的爬坡力,以及膠輪的附著力
都讓無軌電車比柴油巴士或路面電車有更好的爬坡性能
適用於一些多山坡起伏的城市
另,相較於路面電車,它不需要鋪軌這點也省下了許多土建成本
是它有機會比路面電車更普及的因素
至於實際搭乘的感覺,以我在北京乘車經驗來說
其實感受不出跟一般公車有太大的差異(可能我也不太敏感吧)
這種設計曾在19世紀末到1970年代間,風行於全球各洲的都市
但受到自用小客車的普及,以及柴油巴士的性能提昇
已逐漸失去了馬路上的地位,在不少城市完全淘汰
其電車線網造成的視覺阻礙
以及一斷電就可能完全停擺的缺點
也是傳統的無軌電車難以克服的困難
在中國,除了上海早於1914年便啟用之外
有軌電車的服役期間幾乎存在於1960至2000年代初
包括南京、重慶、成都、天津、福州
哈爾濱、長春、吉林等18個城市,都曾有無軌電車的蹤影
但多在這個世紀初,陸續被一般的公交車取代
另外,日本的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橫濱與川崎
也曾用過無軌電車,但都早早收場,最晚退出的是橫濱的1972年
而臺灣與香港,似乎都未曾有無軌電車上線商轉載客的記錄
如今仍保有無軌電車的中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
武漢、大連、青島、濟南、鄭州、洛陽,與太原等十座大城
不過運用的路線數量也在減少中
取而帶之的不一定是柴油巴士
也包括新一代無需電車線,而是用電池為動力來源的電動巴士
上海的這條20號路線,便是外灘週邊僅存的無軌電車了
還能活多久?我也不知道,有興趣的朋友早早去看吧
順帶一提20號無軌電車繞過的這棟招商銀行大樓
其前屋主便是日本人設立的臺灣銀行之上海分行
也是此刻改由台灣人經營的臺灣銀行,想爭取作為上海分行的地方
==
取材時間:2011-03
- Jun 21 Tue 2011 22:28
[月湧江流]上海外灘 偶遇20路無軌電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