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赤鱲角建新機場,可說是香港維持亞太空中樞紐的重大投資
而機場自1998年啟用以來仍持續成長,北衛星廊就是其中一步
在這趟取材前,牛奶杰上一回經過香港,是京澳前的2007年
當時在候機室等著轉國航的B777去北京
也算是把管制區內的空間大致逛了一回
約莫知道赤鱲角機場是長什麼模樣
隔了4年,再次經由香港要轉去北京
對於兩座同樣出自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作品
自以為對香港機場算是熟悉了,所以把期待放在北京T3
殊不知在香港的候機室內,卻見到了一棟陌生的建築物!
咦,福斯特的航站大樓,不就是「大Y+大I」的組合嗎!
什麼時候又多了這個從停機坪當中長出來的碗糕?
造型活像是Star Trek裡會出現的太空站
在這種不相信眼前所見的片刻,一定要先確定是否在夢境中!
您可以從口袋中掏出那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圖騰」(Totem)
檢驗一下自己是在真實環境,還是在某個被設計的夢境裡!
或者,在一些比較傳統/反科技/預算有限的電影或漫畫中
慣用招式就是伸出自己的右手(左利手者用左手亦可)
上臂向右前方45度平舉、與肩同高,前臂向後收折
以拇指與食指,朝自己的右臉頰上用力捏下去
如果會痛,表示這有81%以上可能是在真實情境
(警告,力道太輕將導致檢測結果錯誤)
當然,您也可以用右手去捏左手的臉頰
不過這樣的傳導速度較慢,將造成結果晚幾微微秒出爐
而且pose比較滑稽,會令他人以為你要扮大象唱遊......
如果您身邊有同行者,也可直接朝他灌一拳
效果立判,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總之,就是要在看到這棟陌生的建築物時
得確認一下是否為真實的情境而已
得知自己不是在被設計的情境後,牛奶杰再次端詳這座航空站
啊,它其實是香港機場啟用11年後,又增建的客運廊啦
而且,如果喚作「太空站」會被別人發現自己很外行
一般會稱之為「衛星樓」唷(Satellite)
它的位置在「大Y+大I」的白色T1北,剛好被兩臂挾著
就是上圖中粉紅色的N,一個近乎完整的長方塊
(BTW,這張照片拍攝時機符合民航規範,別擔心)
其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的「北衛星客運廊」
(North Satellite Concourse)
於2009年12月17日起試營運,隔年1月15日正式剪綵
難怪2007年初經此的牛奶杰完全沒有印象
在撰文的同時,若瀏覽Google Maps的衛星空照圖
也可發現這塊基地仍在建築中,僅圈好了大致的範圍
北衛星廊與客運大樓本身是完全隔開的,宛如機場中的孤島
要「登陸」衛星,得先來到客運大樓的平面層搭接駁車
若您的班機停在接駁機坪,得走階梯登機,也是來這等候
其中501到510閘口(登機門),就是位於北衛星廊
出境範圍的接駁車,有三座終端式月台可停靠
通常都是用左邊的那兩個,約4分鐘有一班車供雙向搭乘
(入境與出境的接駁車是彼此獨立的,不會打混)
接駁車對好月台門的位置停妥後
月台門底下的踏板會伸出來,與車廂地板齊高
方便使用輪椅、嬰兒車與帶登機箱的乘客
有注意細節這點,值得加分!
接駁車會在機場內行駛,右旁機坪此時是國泰的B772在休息
另一回取材時,則是見到新航的A380
從接駁車端面望向北衛星樓,頗有搭小艇前往惑星的味道
又有點像是要從鼓山輪渡站出發,搭旗鼓號去玩耍的錯覺
剛提到的國泰B777-267,機身編號B-HNC,1996年加入機隊
是國泰陣中5架B772中的第3架,亦為全球第28架的B777
在B-HNC隔壁的隔壁,為新航的B777-212ER,編號9V-SVL
生產序號422,得稱呼B-HNC一聲「大姊大午安」!
除了旁邊的機坪可以打打獵,也別錯過接駁車的前後唷
尤其是從北衛星樓要回客運大樓的這趟
行駛路線取道整排停機坪背後,運氣好便可碰到班機後推!
例如這架港龍的A320-232(B-HSL),就這樣大喇喇擋在面前
地面管制指揮讓飛機先完成後推,才讓接駁車行駛
那就是要牛奶杰持續按快門,保持三發點放囉
不過最好玩的部份,還是在途中碰到A380的時候
可能是擔心新航A380-841採用的RR Trent970
其氣流會把地面的接駁車吹翻
眼見A380停在遠方,接駁車就待在原地不敢妄動
硬是要等A380遠離數百公尺的距離後,才能繼續前進
原本不到5分鐘的車程,那趟花了近一倍的時間
北衛星樓的接駁車月台(出境範圍),則是一座岸式月台
指標強調的兩個位置是月台門,底下也有可延伸的跳板
由於客運大樓的離港層候機室位在6F(地面上3F)
平時在香港機場拍飛機,是由稍微較高的角度取景
而在接駁車行駛途中或月台拍飛機,就有仰視的機會了
廈門航空的B737-85CWL,配置公務艙*8加經濟艙*162
使用北衛星廊的班機均為窄體機型,以B737與A320為大宗
除了中國籍業者為常客外,港龍的A320也會來作客
終於來到北衛星廊囉,這座候機空間為兩層建築
建坪2萬坪,年服務量500萬人,當初花了10意港幣才搞定
北衛星樓這裡有501到510十座登機門,均有單裝的空橋
另外也有10間免稅店與2處食肆,足以吃喝玩樂到最後一刻
包括美人魚咖啡也在這裡佈點,咖啡客可以不用擔心
咖啡店自許是城市的綠洲;而衛星樓也猶如機場的綠洲
十座登機門就分佈在北衛星廊的左右兩側
導引指標與「本島」的客運大樓是用同一套的系統
登機門與櫃台的佈置相當簡潔,玻璃採光也夠明亮
乘客登機/下機的入出境動線,是採取平面隔離的設計
和台桃相仿,下機乘客得先通過一段玻璃隔開的小走廊
北衛星廊有些沒被雙重玻璃隔開的角落,也可盡情拍飛機
南航的A321-564,機身編號B-6319,配置C16+Y169
撰文的此刻剛滿4歲,是於德國漢堡組裝試飛的產品
有趣的是,牛奶杰發現北衛星廊的平面規劃有點小俏皮
這個角落非常空曠,沒有店舖、沒有座椅,甚至沒有阻礙
對乘客來說或機場經營者來說,或許有些浪費坪效
但對於航空迷來說,這個正北角倒是不賴的賞機空間
對地攻擊,可以掃射客運大樓北側所有從此通過的班機
(韓航A330-332,編號HL7524,先前曾登記為HL7552)
底下的多腳怪就是往來北衛星樓和客運大樓的接駁車
對空防衛,則有將從25R降落的班機(華航的50元A333)
正好取材那兩天,香港機場都讓班機從25R降落,25L起飛
所以拍飛機很輕鬆,待在那等每分鐘按快門就可以了
要說缺點就是機場太大,鏡頭還不夠力
或者是位置稍微偏前面了點,降落的班機此刻往往還沒著陸
畫面構圖可能會有些被侷限住的不順暢感,呵呵
不過對於牛奶杰這樣不認真的懶惰鬼
能有這樣的地方吹冷氣、拍飛機,還是要偷笑了啦!
總之,或許已經有很多玩家知道、去過北衛星客運廊了
但對我來說,會無意間發現這個機場裡的小角落
也算是很有趣的體驗,算意外的收穫吧
有機會在香港候機的玩家,也可以多走走唷
不過要把握登機時間,Final Call還沒到就囧了!
最後,關於衛星廊這點,聽聞台桃未來的規劃也在考慮
藉此配合T3,在有限的平面空間裡,增加登機門的數量
我認為如果有需求(這要強調),這也是不錯的構想啦
不一定要拉長長的「H字型」或「I字型」才能廣設空橋嘛
如果要考察衛星廊,不妨來香港坐坐吧
當天來回,順道省點考察預算,好不好呢?
==
取材時間:2011-05
- Aug 26 Fri 2011 22:07
[月湧江流]杰足鮮登香港機場:北衛星客運廊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