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許多的博物館,這次來看個跟港都城市很有關的
「葛量洪」曾為香港總督;而「葛量洪號」則是維港的守護神

Q1566-02



臺灣雖然四面環海,也有世界級的海運業者和貨櫃商港
但我們對與海洋或船舶的接觸,卻始終有一堵障礙
彷彿總是隔了一層紗,認識相當有限
臺灣也鮮少以船來當作主角的博物館

牛奶杰上次前往香港時,在某座博物館的文宣展示架上
無意間發現了一座以「船」為主題的展覽館
而且還是一艘我們平時鮮少有機會接觸的「消防船」
那當然要把握機會好好瞧瞧囉!
於是臨時修改了隔天的行程
前去拜訪「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貨真價實的「浮動消防車」
在各個國際商港內航行穿梭的船隻
除了大型的貨輪與郵輪之外,還包括不少港務作業船
其中為了確保港口與船舶的安全
也會有船身紅通通的消防船之編制
才能在海上災害發生時儘快提供援救

香港維多利亞港作為英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口岸
在19世紀末便開始有了消防船服役

香港的第一艘滅火輪,是於1883年問世的「浮動消防車」
稱之為「消防車」一點也不誇張
因為它的確是從一輛服役19年的陸上消防車進行改裝而成
可以抽取海水執行撲救任務

但由於性能老舊,且不是專為海上作業來打造
因此成效受到限制
這艘消防船每次收到通報要出勤前
得花15到20分鐘啟動引擎暖機,才有辦法「出航」
容易錯失搶救的第一時間
但千萬別看她簡陋就嫌棄唷,從她服役到1898年退役
續由另一艘滅火輪接替到1910年為止
整個香港水域就只有這麼一艘滅火輪,可說是香港的海上守護神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區域性的韓戰與越戰相繼發生
從日本手中重新回到英國版圖的香港
發展為重要的物資後勤基地,港口作業相當忙碌
在此同時,擁有一艘嶄新的現代化滅火輪,便顯得更趨重要
於是港府決定建造新船,由香港海事處進行設計
建造材料全數由英國進口,在本地的黃埔船塢建造

維多利亞港的紅色守護神
新的消防船在1953年順利下水服役
並以帶領香港在這段崎嶇階段站起來的總督「葛量洪」
(Alexander Grantham)作為船名
港督偕同夫人出席下水典禮,由葛量洪夫人進行擲瓶儀式

葛量洪號的服役,是香港水上防災工作的里程碑!
她是當代最先進的滅火輪,船身長38.9公尺
寬8.8公尺,航速12.5節,排水量503噸
服役期間始終保持亞洲最大港區消防船的頭銜
分佈於船身前後左右的8座水炮
每小時能抽取63噸的海水進行灌救,是許多小型滅火輪的數倍

Q1566-08
葛量洪號是香港水域上專職為消防任務打造的船隻

另一方面,在其服役之後
香港也首次招募了專職在滅火輪工作的消防隊員
使得水上消防工作進入專業分工的階段
當時的滅火輪船員仍穿著水手服
直到1970年代才換上和陸地消防員相仿的消防衣與裝備

葛量洪號服役期間,編制30名消防隊員在其中服務
分為A、B兩隊,每隊連續值勤待命72小時
再換另一隊的成員上船
但如果遇到天文台掛上5號風球的警報
(相當於現在的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則所有的消防員都會取消休假,回到船上或碼頭待命

由於葛量洪號滅火輪長期處於全天24小時待命的任務特性
消防隊員值勤期間的生活起居均在船上進行
因此她雖然只是港口內的作業船隻
但仍有餐廳、臥室、浴室與醫護室等勤務空間
待命期間的消防員也是三天才能回家一趟!

Q1566-06
葛量洪號雖然是港內作業船,但仍設計了盥洗與就寢的空間


(待續)

==
取材時間:2011-05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