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與江戶時代,會津若松利用地利優勢發展為地方大城
但到了幕末維新階段,戰火隨著松平家從京都延燒至此


Q2087-01.JPG 



(續前頁)

若松城的城堡竣工後,因為感覺貌似白鶴之姿,又暱稱為鶴城
可猜想其規模與外觀應該相當宏大
無奈這座7層天守閣在地震中損毀,存在時間不長

加藤家接替蒲生家成為會津的領主
並於1611年完成重建層塔型的五重天守閣
這座天守的外觀如同階梯般一層一層向上整齊內縮
有點像是馬雅人式的金字塔,成為它的特點

領主一職則在1643年改與將軍家有血緣的保科正之擔任
傳到第三代的保科正容時,才改回松平家的姓氏
會津藩便由會津松平家掌管直到江戶幕府的時代結束

戰國末期與江戶時代,處於河谷地形中的若松利用地利優勢
發展為具有東、西、南、北四方通道的地方大城
且隔絕了主要戰事,讓掌管當地的會津藩獲得修身養息之機會
但到了幕末維新的階段,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Q2087-02.JPG 
幕末的戰火,隨著會津松平家從京都延燒至鶴城

戊辰戰爭從京都點燃,一路往北蔓延
雙方於1868年的6月到11月間在會津交戰
史稱「會津戰役」(日文稱為會津戰爭)

京都是天皇的皇居所在地,是象徵性的中樞
不過天皇在戰國時期便沒有自己的部隊,任由具軍力的大名威脅
進入江戶時代,歸於一統的兵權更由幕府將軍一手掌握

對於防衛京都安全的部隊,將軍會指派關係密切的藩來擔任
以避免其它藩主和朝廷拉攏關係,可能不利於將軍的地位
會津藩的第九代藩主松平容保不顧家臣反對
於1862年就任京都守護職,直接負責整個京都的治安
(換句話說,就是要防禦任何可能危害幕府與朝廷的勢力)

末代將軍受迫於1867年11月宣佈「大政奉還」讓出大權之後
明治天皇決定結束幕府制度親政
但是削減地方勢力的舉動,引發守舊派的反彈
於是戊辰戰爭從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燃起了戰火

不過守舊派的舊幕府軍力量有限
難敵裝配新式西方武器的政府軍,因此一路往北節節敗退
交戰雙方不久便來到了松平容保自身領地的會津

新政府軍的包圍勢力朝會津若松的河谷盆地進逼
戰火一觸即發......



檢視較大的地圖

(翻頁繼續)

==
取材時間:2009-1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rscreek 的頭像
    starscreek

    杰水 輕喃 starbuckser's creek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