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講JR原宿站的臨時月台時,有提到「月台緣端警示磚」的事情
今天來關注這個從鐵道車站出發,影響到無障礙設計概念的地磚
大家出國到歐美日旅遊時,都會遇到「調時差」的情形
儘管現在多數的台灣玩家
都是在「搭飛機」之後,才會有跨越時區的狀況出現
但其實「時區」的訂定與調整
最早是因應在美洲大陸上編定火車時刻表之需求而誕生的
因此,「時區」可說是鐵道在19世紀時影響全球秩序的一項案例!
類似由鐵道出發影響全球的事蹟,在21世紀初又發生了一次
不過這點的改變規模和層面目前還沒有這麼大
但同樣是因應鐵道需求,而對既有世界規則的一項革新成就
那就是第三種導盲磚「月台緣端警示磚」的開發
A.導盲磚的發明
導盲磚(視覚障害者誘導用ブロック,Tactile paving)
是由日本發明家三宅精一於1965年對外發表,至今剛滿半世紀
出身於岡山的三宅提出導盲磚構想兩年後的1967年3月
導盲磚首度在馬路的轉角路口實驗鋪設
地點為岡山縣立盲學校附近舊國道2號線(現250號線)的路口
成果受肯定,於是關西與山陽地區的城市亦開始試驗
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許多國家的公共場所都被要求舖設導盲磚
導盲磚遂成為另一項從日本改變全球的發明物!
導盲磚如今廣泛運用在各種公共場所與建築物
日本發明的導盲磚,儘管細節不一,但概念已被全球多國採用
導盲磚首次被運用在鐵道界的火車站,則是1970年的事情
當時經大阪府立盲學校(現大阪府立視覺支援學校)的師生陳情
該校附近的火車站,成為首度在月台設置導盲磚的創新地點
車站為國鐵阪和線的我孫子町站,現隸屬JR西日本
玩家搭特急Haruka往來關西空港到大阪時都會經過
B.既有導盲磚的兩種型態
然而,當時的導盲磚,只有點狀的設計
外貌接近現行的「點狀導盲磚」(点状ブロック)
也就是「警示磚」(警告ブロック)的概念
作為對視障者表達警告、危險的訊息
到了1974年,在一項由舊建設省提供經費補助的計畫案中
完成開發細長突起的導盲磚,以作為誘導、指引使用
成為現在的「線狀導盲磚」(線状ブロック)的原形
正式稱呼為「誘導ブロック」,臺灣似乎是叫「引導磚」
至此,線狀的引導磚,跟點狀的警示磚
遂成為過去30多年間的導盲磚兩大代表
且正式納入日本相關的建築設計規範當中予以實行
線狀的引導磚與點狀的警示磚,為導忙磚先前的唯二型態
雖然如此,但一些設計細節與施工規範仍未完全明朗
例如點狀警示磚的點點們數目有多少?分佈多密?點要多高?
線狀的線又要有幾條?長度得多長?前後左右間隔多少?
這些事項仍未統一標準化,因此在1997年左右的調查盤點
日本市面上常見的導盲磚,至少就有超過40種的變化
有一些變化的情況,現在看起來其實蠻有創意的(誤)
例如引導磚不一定是4根槓槓頭尾對齊排排站
也有前後斜向交錯排列的引導磚,貌似日本古早錢幣的「小判」
因此稱為小判刑引導磚;而點點交錯排列的警示磚則是千鳥型
既然都有「小判」錢幣了,那以下引導磚的細長突起物稱「金磚」
而警示磚的圓點們稱「金幣」好了,哈
江湖上門派眾多各自發揮,難免太過雜亂
於是由一般財團法人日本規格協會(JSA)等組織推動
於2001年完成第一套具代表性的導盲磚規範制定
這套辦法全名為「為高齢者・障害者配慮設計指針―視覚障害者
誘導用ブロック等の突起の形状・寸法及びその配列」
字數實在有點長,有點懶得一一翻譯成中文
就以該規範的代碼通稱為「JIS T 9251:2001」吧
日本現行的導盲磚規格有30*30與40*40兩種尺寸
上野站的這處導盲磚,同時選用兩種,均符合JIS T 9251規範
早期鋪設的警示磚「金幣」較少,已不符現行JIS T 9251規範
線條交錯排列的小判型引導磚,乍看有點像警示磚呢
將金幣交錯排列的千鳥警示磚
這款灰色引導磚,本身與金磚的長度,及顏色均不符合現行標準囉
不過JIS T 9251:2001並沒有將導盲磚統一成「點」與「線」兩種
而是提出了設計「點」與「線」兩種導忙磚的相關規範
例如尺寸是30*30公分或40*40公分,警示磚有5*5枚以上的金幣
引導磚則有至少4條金磚,每條至少27公分,中心間隔7.5公分等等
當然,如果磚與磚的橫向空間不夠了,是允許把磚切開排列的
C.突破以往的導盲磚第三型態
寫到這裡,可能已有眼尖的玩家覺得不對勁
在日本玩時,明明有見過另一種導盲磚,是同時有點也有線的!
如果沒有發現也沒關係,牛奶杰幫大家在照片中圈起來啦
綠色框框的導盲磚,同時有點狀又有線狀結構
拿它跟一般的警示磚相比,多增了一槓金磚(藍框部份)
這種同時有金幣也有金磚的導忙磚,正式的名字也是落落長
叫做「鉄軌道駅プラットホーム縁端警告用内方表示ブロック」
通稱「ホーム縁端警告ブロック」,網路上好像還沒有中文翻譯
牛奶杰稱之「鐵軌道場站月台緣端警示用內側突顯磚」好了
簡稱為「月台緣端警示磚」
顧名思義,這是一款因應鐵道車站月台安全而新開發的導盲磚
打破既往非點即線的兩種導盲磚概念,為具有革命性的第三型態
是一項從鐵道影響到世界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規範的案例
「月台緣端警示磚」的概念,就如同它的長相之意涵
同時包括警示與導引的意思,它讓視障者知道此處需要注意
而且更進一步的明確表達出「要注意哪一邊」的訊息
否則以往的警示磚沒有方向性
對於某些寬度特別狹窄,或是人多擁擠的月台
視障者可能會在推擠中錯失了「內」或「外」的重要指引
而將警示磚以外的危險區域,誤以為是應該待著候車的地方
D.影響修訂新規範
月台緣端警示磚是參考了日本視障者的意見而完成設計
出道時間在2001年,來不即趕上已完成的JIS T 9251:2001
直到2014年修訂的JIS T 9251:2014,便納入了這第三款設計
當然,只作為設計標準是不夠的
還沒有足以讓業者乖乖就範的效力(誤)!
日本政府在2006年頒布的無障礙新法(バリアフリー新法)
是進一步打造年長者與身障者能「圓滑化」移動的法律,稱為:
高齢者、障害者等の移動等の円滑化の促進に関する法律
國土交通省參照新法要求,接著公佈指南Guildeline:
公共交通機関の旅客施設に関する移動等円滑化整備ガイドライン
以對海陸空交通管理者與經營者進行規範
內容標準參照JIS T 9251的吋法,成為鐵道界的行事圭臬
我目前看到這份Guildeline最早的版本為2007年7月
其中在月台的部份,就已納進月台緣端警示磚的鋪設方法
因此,玩家如果在2007年之後新建或改建的日本車站月台上
基本上應該都會發現「月台緣端警示磚」的存在啦
例如封面圖為2010年12月啟用的新青森站東北新幹線月台
而且目前最容易見到這種第三類導盲磚之處,便是各站的月台
2010年啟用的旭川站,首次鋪設就是月台緣端警示磚
木頭車站的木製老月台,已換上有金磚的月台緣端警示磚
同時,各家鐵道業者在近年推動安全措施改善時
多半也會將「月台緣端警示磚」納入導盲磚改善的重點
相關成果可能會登載官網或紙本發行的年度安全報告書中
(安全報告書是各業者每年都得提的,猶如提財報與業務年報)
例如在JR東日本2013年度發布的安全報告書
提到截至2012年度末,已有390站完成改善設置月台緣端警示磚
其中包括10座新幹線的車站
到了2014年度末(2015年3月)提升到427站(含23個新幹線車站)
附帶一提,根據國土交通省的報告,JR東日本旗下有1650座車站
在同一時期(2015年3月)已有84.8%完成鋪設傳統的兩種導盲磚
每日利用人數超過3000人次的車站,則100%完成鋪設囉!
(翻頁繼續)
==
取材時間:2011-09、2013-01、2013-08、2014-05、2014-08
2014-11、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