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奧地利的百年國慶日,不過「百年」和「國慶」其實是兩回事,前者跟1918年解體的奧匈帝國有關。而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與奧匈帝國往來,並藉此首度參與萬國博覽會!

Q2457-01.JPG


2018年10月26日的今天,算是奧地利的百年國慶日。不過這得分成「百年」與「國慶」兩部分來看。

首先,作為戰敗候選者的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分崩離析,內萊塔尼亞地區(Cisleithania,包括維也納)在1918年10月21日成為「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Republic of German-Austria),日後再輾轉成為今天的奧地利(Republic of Austria)。奧匈帝國的其他地區隨後也各自脫離獨立,因此接下來這幾天,會有多個中東歐地區的國家或地區有舉辦跟獨立百年有關的紀念活動。

此外,因為與德國綁在一起,而在二戰後再次成為「敗戰停」國家的奧地利,於1955年10月25日送走執行託管的盟軍,隔日是沒有外國勢力在境內的第一天,為重新獨立的象徵,並於此日宣布永久中立。隔年,奧國將10月26日定為旗幟日,稱讚中立國一事,並於1965年定為國慶日。

我在《明治維新150年散策II》(下冊)書中也有提到奧匈帝國。咦,奧匈跟日本的維新有關嗎?有的喔。

日本與奧匈帝國的外交關係開始於1869年簽署的《日墺修好通商航海条約》。如果是看過《明治維新150年散策》(上冊)「黑船篇」的讀者,應該光是看名稱就知道那是一份日本與西方列強的不平等條約。

但不同於和英法俄等傳統強權的條約,這份日墺條約簽約當下的1869年,相當於明治2年,已進入明治時代了,因此嚴格來講並非幕末階段的不平等條約,而是明治階段的喔!事實上,它正是日本在該時期所簽的最後一筆不平等條約呢。奧匈帝國可說是趕上欺負日本的最後一班車。

明治維新追求的,是建立一個工業化、且能與歐洲帝國們有平等地位的亞洲國家。日本和奧匈帝國在這方面有著密切關係。當年的奧匈帝國儘管被「多民族」這件事搞得七葷八素,但工業製造力放眼全球仍有一定地位,並於1873年(明治6年)舉辦了萬國博覽會(世博會)。

在締結外交關係後,日本首任全權公使在1873年履新,由佐野常民擔任。佐野常民是佐賀藩的武士出身,在明治政府擔任多項要職,不過「外交」並非他留下最多記錄的強項(或者這麼說吧,並非以外務省的外交官見長)。

他最常被提到的貢獻是為日本引進紅十字會運動,以及在參與萬國博覽會方面的努力。嗯嗯,不過他會接觸到紅十字會運動,其實也跟1867年在巴黎參加萬國博覽會的見聞有關。所以嚴格來說,他的兩大成就,其實只能算一連串成就的兩大亮點吧,哈。

佐野會在1873年出使奧匈帝國,也是受到萬博的影響,借重他曾出席過其它博覽會的經驗。這是日本首度以國家名義被邀請參與萬博,許多西方人士也藉此次機會首度親眼見到越前和紙等日本精美的工藝品。如同現在辦大型展覽會講究佈景和氣氛,明治政府也特地將日本庭園和神道教神社的場景搬到維也納。

此外,為籌備萬博,文部省前一年先在東京辦了暖身的展覽會,那也是影響日本在維新期間籌備設立國家級的博物館,以及舉辦多場「內國勸業博覽會」的前導契機喔!

順道一提,日本在奧匈帝國派駐公使,至1907年升格為大使的層級,但在一戰期間中斷。戰後,在繼承奧匈帝國的奧地利方面,日本也從公使開始派任,至二戰期間中斷。奧地利宣佈永久中立的1955年,駐奧使館恢復館務,並於1957年二度提昇規格為大使。


==
取材時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rscreek 的頭像
    starscreek

    杰水 輕喃 starbuckser's creek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