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子空間,總令我著迷。座落於舊市區心臟的老屋,尤其強烈
很高興見到花蓮舊站有了「阿之寶瘋茶館」。old is new
提醒:瘋茶館與阿之寶已於2016年12月31日後歇業,原址改由「黑金通」進駐
關於牛奶杰的部落格
除了本身的名稱之外其實還有行小註解:
「旅行|飛行|鐵道|老屋|老事|嘮叨」
這篇就是要來對一棟老屋嘮叨一下,嘿嘿
上回離開花蓮時,在中山路底的舊站附近
見到有家店新開張,立即吸引了牛奶杰的目光
(其實我當時也不確定是否為「新」開張
畢竟我對花蓮越來越不熟了...)
當下便決定下回一定要去好好端詳一下
那就是這篇介紹的阿之寶新作品:阿之寶瘋茶館
提起「阿之寶」的名聲,一定有很多朋友比牛奶杰更熟悉
所以我也不敢亂亂多講,簡單來說是花蓮的文化創意產業名店
喜歡LOHAS、慢活、手作、文創、簡單好生活等概念
或是自詡為文青的朋友們,應該多少都聽說過它的招牌
它們先前在花蓮的中華路有間門市(目前仍在)
後來在節約街裡頭又有個小空間
這次佔地3+1層樓的瘋茶館,則可說是個大空間...
瘋茶館的水泥RC建築,原先是一間海運公司+報關行
不過在我的印象中,似乎都呈現「門窗關牢牢」的狀態
不太曉得是否有在營業
畢竟海運+報關都不是我的生活中會直接接觸的事情與地方
而花蓮舊火車站一帶,也可說是沈寂了許久的時間
以前車站遷走、但台鐵的花蓮機廠還在時
偶而還會去晃晃、看看有沒有珍奇的列車動態
近年來可就沒有太多吸引力了...
直到那天經過時,看到外牆掛上阿之寶的新招牌
才終於確定這棟年愈六十的老屋有了新的生命,哈!
老屋要重新使用,作為現代人能接受的消費空間
自然還是得經過不小的整建改裝
從店家的部落格來看,其過程可說是個不小的工程
才讓老屋有了今天的風貌
令牛奶杰感到驚喜的事,原本的舊招牌目前仍留在牆上
讓路上往來的花蓮鄉親可以加以對照:
「對對對,這就以前那間報關行嘛,現在變這樣『you』...」
美中不足的是,把字都漆成白的好像怪怪的
若能保留原色應該可以加更多分
(反正人家現在看到店面的樣子,也知道不是報關行啦)
瘋茶館的內部分成3+1層樓,1F作為阿之寶的店舖使用
不過好像有一些原本中華路門市沒有的東西
(相反的,中華路門市有的東西,這裡很多都沒有,哈)
2F則當藝文空間使用,可以辦小講座或小展覽
3F才是「瘋茶館」拿來賺茶水錢的餐飲空間
至於3+1F,則為茶館的廚房,staff only唷
雖然說3F是營業空間,不過中央是個氣派的挑空天井
跟京都的Hello Cafe或台南的草祭二手書店有拼
所以呢,位子不太多,玩大風吹大概只允許30人參加吧
瘋茶館令我很喜歡的一點,是當中的「椅子們」
不曉得是刻意的心機重,或的確是東湊西湊的成果
這裡的椅子有十多種吧,同一張桌子,也可能配好幾種椅子
且多為老舊的款式,是現在去路邊的大家具行
或I家家具量販店也不會有的設計
但這些椅子就是很有味道
尤其如果是跟牛奶杰一樣小時候混過日式老廳舍的人兒
應該會對這樣的椅子們特別感興趣...
在最隱密的角落,還有兩桌是塌塌米的空間
感覺也是可以很放鬆的位子,適合三五好友聚聚
但請不要玩太high把抱枕當枕頭仗的武器囉
靠近挑高天井的欄杆,是直接用鋼筋為材料,很有粗獷感
然而細膩的地方在於縫隙,並非直接透空的
而是用透明的壓克力(或玻璃)作保護
避免人客的東西直接落下,砸到2F享受藝展空間的人們
雖然椅子很棒,靠馬路的老式落地窗景色也很棒
不過整體來說,瘋茶館室內最吸睛的焦點
還是這個呈現出金屬衍架結構原貌的挑高屋頂
還有2F室內挑空的木樑囉
有趣的是屋頂內部多是採用木板作為材料
但在三角窗的轉彎處卻是鐵皮材質的
忘記問工作人員其中的典故了
有知道詳情的朋友也請再補充一下囉
瘋茶館設計的「餐墊」也很有看頭,或說是很有內容...
參考其中的說明
花蓮最早的報紙是1916年創刊的東台灣新報(註)
而花蓮最早的餐墊報,則為2013年的「茶館瘋報」,呵呵
「茶館瘋報」刊載了一些關於阿之寶本身和這棟老屋的故事
對歷史(非正式的教科書與研究文獻)有興趣的朋友
光是看茶館的「餐墊」,應該就可以打發不少時間
其中還有一段跟這幾天很夯的棒球話題有關呢
另外,裡面也提到瘋茶館這塊基地
在日本時代結束當下歸「株式會社朝日組」所有
朝日組則為東部開發第一大亨「賀田組」的分支單位
並繼承賀田組的海陸運輸業務
(巧的是後來的安隆運輸也是搞海運)
臺灣光復後,朝日組由通運公司接收
原本2層+大閣樓的木造辦公室,則為更生日報的社址
但在1951年10月22日毀於六級地震
牛奶杰猜想目前的這棟RC大樓,應該就是震災後重建的結果
可以想像這塊座落在車站前、黑金通旁最夯位置的土地
當年應該是黃金店面級的地段呢,散發著耀眼光輝呢
喔,既然是寫吃吃喝喝的地方,還是要講一下餐飲內容啦
目前的菜單有4種特餐,標價為250元(素食炒飯為200元)
各式咖啡、茶、特調茶則在90元到160元上下(部份可冰飲)
菜單的內容和部份售價,在3月9日後似乎有一些更新
和先前其他網友分享的有一點點差異
詳情還是以大家實地到現場時為準囉
btw,看到先前網友的分享,對菜單是比較失望的
畢竟「阿之寶」門市本身就有販售一些料理用的佐料
不過好像沒有在瘋茶館入菜,有些可惜
這問題可能得看瘋茶館的經營方式囉
但反正菜單隨時可以改嘛
有不滿意處就多給店家一些建議吧
另外,對於「以在地食材」這點有期待的朋友
或許可以試試看蜜香紅茶囉,應該是瑞穗舞鶴的吧,哈
今天點的飲料是冰抹茶拿鐵與熱奶油伯爵紅茶,各為150元
抹茶拿鐵的抹茶夠味,也不會太甜,個人給85分
閃光則覺得奶油伯爵紅茶不太出色
不過若套進價格和飲品容量來看,cp值可能偏低一些
但反正我是對老房子和陳設比較感興趣的人
就當作是把一部分的消費挪去支援裝修費用吧
此處雖然是瘋「茶」館,不過也有一些啤酒可以點
喜歡喝酒的朋友可喝酒,不喜歡的可以喝茶或咖啡
這樣要找可以約一起的地方,似乎方便了一些
至於2F的空間,猜想將來也會成為花蓮另一個藝文亮點吧
(嗯嗯,阿之寶這塊招牌本身就已經是亮點了咩)
我會希望這空間可以好好發揮啦,呈現出比較非營利的價值
畢竟如前面所說,3F的座位不太多
但店家仍願意挪出一整層當藝展空間而非賺茶水費
我想應該要多給些掌聲鼓勵鼓勵的
在我的感覺裡,阿之寶瘋茶館的開張
像是為花蓮的舊市區燃起一股復甦的力量
至少以後想到那附近,是有一些明亮的記憶點可以描述
也許,阿之寶本身沒有想過要承擔那麼大的使命
但我仍會期待它好好營運下去
讓人們對舊站的記憶,能隨著老屋的翻新而有新的印象
(也許我該擔心下次再去會找不到空位了...)
花蓮市中山路48號 03-8315189
週二至週日11:00~21:00
好像是官方的blog http://blog.sina.com.tw/thetiger3
註:關於東臺灣新報的成立時間,另有1923、1926年的說法
個人比較偏向1923年的版本,但這裡維持茶館瘋報的記載
==
取材時間:2013-03
第01次補完:結束營業。2017-01-01
第02次補完:改變插圖方式。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