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有些鐵道廢線之後,原本使用的隧道旋即棄置而讓人遺忘
日本舞鶴的巷弄則藏身著一座隧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通道
隨著鐵道的廢線或改線,一些曾位於必經之處的重要隧道
就這樣失去了原本的地位,消失在路線圖上
也逐漸便被人們而淡忘
但在日本的舞鶴,有一條舊鐵道路線在結束營業之後
路廊改作步道兼腳踏車道之用
原本的火車隧道,也跟著變成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攤開日本京都府舞鶴市在JR東舞鶴站週邊的街道圖
您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但如果是對廢線遺跡有興趣的鐵道迷
應該可以發現一條神秘而迷人的曲線
鏘鏘,有別於東舞鶴週邊「相當有規矩」的十字街道
一條莫名的小徑從東舞鶴站的西南端岔出,向北延伸
再轉西北向往海港的路廊,就是以往國有鐵道的中舞鶴線
在1972年廢線後改作人行散步道
從地圖可以發現,如果要從市役所與博物館往來車站
這個穿過山丘的路廊可說是一條捷徑,因此人們使用率還不低
中舞鶴線在1904年開通,是日俄戰爭陣前準備工作的一環
作為連結國鐵舞鶴線至舞鶴鎮守府(軍港)的對外通道
全長3.4公里的鐵道,是帝國海軍後勤整備的命脈之一
而北吸隧道則為途中唯一天險,這張是隧道的西口(海側)
1919年7月21日中舞鶴線開放客運
並增設東門站(後改稱北吸站)與中舞鶴站提供乘客上下車
但隨著市鎮的發展,鐵道的必要性被取代
使得中舞鶴線在1972年11月1日卸下運輸任務,功臣身退
鐵道廢線之後,軌道與相關的設施被拆卸移除
而途中的北吸隧道則保留作為步道的一部分
並於鐵道廢線30年後的2002年登錄為國家有形文化財,持續保存
如今已是107歲的老古蹟了
隧道內部的頂端,如今鋪有一層金屬板(鋁?)
避免隧道內的滴水干擾到往來行人
全長113公尺的距離也有充分照明,讓人們安心通過
這張則為隧道的東口,步行穿越隧道大概僅需1分鐘多一點
如果不經隧道繞山腳的外圍,得另走一百多公尺的距離
晨曦中的步道,單車客趕緊通過,急著要上班吧
還有少棒球員趕著集合,這張又讓我想到「國球」的事了
我想,要讓一座古蹟保留它的生命力,繼續活在人們心中
最好的方式還是繼續使用它吧
只是,要怎麼發揮它的功能,創造價值
就是每個古蹟保存案例的難題了吧!
除了行人之外,取材時隧道週邊還聚集了幾隻貓咪
「嘿,小玉,好像有人在看我們耶!」
「有嗎,拿CANON那個唷?」
「嗯,你有事嗎?沒事快閃唷,不然我的無影腳...」
「算了,懶得理他。嗚,腳那邊好養唷!」
延伸閱讀:
您可藉由搜尋「舞鶴 散步舞曲」這個系列名稱
尋找blog內的其它文章
==
取材時間:2010-11
- Jun 19 Sun 2011 21:04
[月湧江流]舞鶴 散步舞曲:北吸隧道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