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到哈爾濱約有2347公里遠,看似毫不相干的兩個地方
但兩位哈工大的校友,卻是推動臺灣交通建設的重要力量呢!

Q1357-01



中國有很多的大學,其中不乏很多名校或歷史悠久的學府
若提起和交通建設有關的,想到的可能是「各.交通大學」
不過中國東北黑龍江省、松花江畔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其實當初設立的目的也與交通建設有關
而它的至少兩位畢業校友,對臺灣當代交通發展也相當重要

這兩天臺灣的媒體,在用極大的篇幅報導淫賊闊少之餘
用了一點點點點版面,介紹了張浵先生
他是今年交通部頒發的「金路獎」之終身成就獎得主

今年93歲的張浵,在中華民國的交通單位工作長達70年
是替台灣南北向公路編成單號、東西向公路編成雙號的人
高雄市有一心、二聖、三多... 到九如、十全等特色路名
成為今天的城市特色之一,也是出於他的點子!

雖然並非名號響亮的大官人物
但張浵先生默默為臺灣「做事」奉獻一生的資歷
使他成為「金路獎」第一位肯定的終身成就獎受獎者

回顧張浵的背景,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長春鐵路管理局服務
1949年來到台灣,隨後加入高雄市政府的工程隊
1955年再進入台灣省公路局,長期投入臺灣的公路建設
其出身的學校,就是當時混合了中、蘇、日色彩的哈工大!

Q1357-02
「哈爾濱工業大學」,顧名思議位於中國東北的哈爾濱
(這牌子是用繁體字唷,若寫「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弱掉啦)

哈爾濱原本只是松花江畔的小口岸,其崛起與鐵道鋪設有關
19世紀末沙皇時期,俄羅斯圈地興建東清鐵路(中東鐵路)
東西向的鐵路本線與南北向滿州支線,於哈爾濱匯集
使其交通輻輳地位重要,發展為今天有1000萬人口的都會區

而哈工大的設立,也與中東鐵路有關
1920年時中蘇雙方為了培養鐵路與工程專業人力
設「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同年10月17日正式開學
後來經過多次的變革改組持續至今

Q1357-03
學校設立之初便由中蘇共有,當時所謂的「中」
應該是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前、仍舉著五色旗的奉系北洋政府

學校如今的「主樓」,便具有濃厚的俄式建築風味
這在昔日有「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倒不會太突兀!
當時的哈工大,也以俄式教育體制為主,並以俄語授課

Q1357-04

Q1357-05

Q1357-06

Q1357-07
不太確定這些校舍的建築年代,有哪些是自1920年保存至今
但如今都已是老建築了,感覺上就是蘊藏了很多智慧結晶

中國的東北,在近代歷史中除了受到俄羅斯的影響之外
日本方面的介入也相當深,其中也包括對哈工大的部份
東北易幟的1928年後,哈工大首次稱為「哈爾濱工業大學」
但在1936年至1938年間又短暫改為「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
當時,日本勢力深入東北,甚至取代蘇聯的位子
使得哈工大變成中日共有,以日語上課
(這個時候的「中」,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政府)

日本籍的「鈴木正雄」更在1937年至1945年8月戰敗時
擔任哈工大92年校史中唯一的日籍校長
不過關於這位「鈴木正雄」先生的記載卻不多
他與曾任松坂屋會長,或任三菱重工副社長的鈴木正雄
應該為完全不相干的三個人
有資料說他在1945年紅軍進入東北後便報虜走不知去向
(看來下場比壹歧正先生還慘唷...)

但可以推敲的是,張浵先生於1942年自哈工大畢業
當時的校長應該是鈴木正雄,這點應該沒有問題

Q1357-08
除了張浵之外,過去臺灣方面講到哈工大
或當哈工大想和臺灣拉關係時,最常提的便是孫運璿先生

孫運璿先生是山東人,但為學習工業技術與俄文
曾前往冰天雪地的黑龍江,在哈工大與其預備學校就讀7年
於1934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從中俄掌管的哈工大畢業
並繞過當時與日本無敵友好的滿洲國(1932年成立)回中國

他在臺灣擔任交通部長期間,正逢十大建設積極規劃的階段
後來又轉任經濟部長,並進一步高升行政院長等中央要職
對臺灣影響巨大,是臺灣近代出身技術官僚的重要政治人物
甚至被許多人擁戴為臺灣近代最傑出的政治家

關於這點,中國或哈工大方面似乎也感到很光榮
因此校史館也特地展出一張號稱孫運璿先生畢業時的照片!
(校史館內這3張是取材當年以OKWAP手機拍的,請將就看呀)

Q1357-09
「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目前的校訓
比起許多高等學府以複雜的文言文,甚至是拉丁文記載
圈外人看完之後,還得另外看解釋說明半天
哈工大這八個字可說是再白話語不過了
忠實傳達出工校的務實特點!

不過這是中共建政後的1950年代才出現的校訓
若拿去問孫先生或張先生,兩位老前輩可能都沒聽過吧

Q1357-10
玻璃門上的哈工大校徽,除了主樓、哈工大簡稱、書本意象
以及創校的1920年之外,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大大的齒輪囉
(另一版的校徽將「哈工大」三字改為「HIT」英文縮寫)

如果忽略過於複雜這點,牛奶杰覺得該校徽算很有意義
如果用來印在相關文宣紀念品上,我應該會多留意一下...

Q1357-11
抗戰結束後,哈工大繼續回歸中蘇共管的模式
和中長鐵路(此時已由東清鐵路改稱)的管理權湊在一塊

不過這個「中」很快就變成揮舞五星旗的那個中國政府
1950年蘇聯將東清鐵路歸還中國政府時
也一併將哈工大的主導權完全交由中共自己張羅
哈工大同時將移交的6月7日,定為目前的校慶日

即便如此,哈工大的中俄背景,仍讓它成為中國高等學府裡
對於蘇聯方面參考著墨最深的學校之一,也是雙方交流平台
1954年中國第一批6所「重點大學」出爐,哈工大為其中之一

如今的哈工大,歸人民政府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掌管
仍為985、211等接受重點灑錢的中國名校貴公子之一
且為第一批985學校合組的「九校聯盟」創始成員

Q1357-12
1920年創校時,哈工大以鐵路建設和電器機械工程兩科起家
經過多次整併與調整,如今為以理工為主、文管為輔的學府
在其發展過程中,對於中國的航天與國防工業投入也很多

目前的哈工大有航天、交通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建築
市政環境工程、外國語,以及人文與社會科學等21個學院
(不意外的是,外語學院除了英文外當然要有日文與俄文系)
教職員約6000人,其中包括31位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
全校有85個本科專業,學生則約30000人

Q1357-13
最後,請不要責備牛奶杰,把哈工大校園景觀拍得看似死寂
貌似一片枯黃、草木不生的樣子...

Q1357-14
春節前造訪哈爾濱,白天最高氣溫-4度,夜間降至-16度
這樣的天氣條件,是期待校園中有多麼地綠意盎然呢?
不過這還是那時溫度較高的幾天
否則晚上的氣溫很少高於-20度的咩,嘿嘿

在這種艱困條件下,孫運璿先生與張浵先生仍保持向上精神
認真學習報效國家,我們此輩要繼續傳揚這種精神與毅力呀
牛奶杰已離開校園數載,但還是在此與大家共勉唷!

==
取材時間:2007-0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rscreek 的頭像
    starscreek

    杰水 輕喃 starbuckser's creek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