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波音787重返天際,我這趟的787飛行記錄也將要收尾囉
按照慣例,最末篇要講的便是飛行過程,和一些沒用到的梗...
牛奶杰這趟從東京羽田空港飛往大阪伊丹空港的座位是6A
當我把隨身行李裝備都安頓好時,因見到L2門外的空橋已退除
猜想沒有太多時間能走動玩耍,於是就乖乖等待後推
此行雖然報到過程很匆忙,不過還是有成功托運行李
完成托運時,距離起飛時間大概僅存25分鐘吧
看來羽田T2大歸大,工作人員的動作仍然俐落有效率
12:59:30 NH25開始往右後方push back
比表定的出發時間早一些些,沒有延誤
後推的過程非常平靜
剛開始時未特別注意,還不會感覺到飛機已經開始後退了呢
787座位的頭靠左右兩部份可以自由調整角度
讓乘客的頭可以倚靠在舒適的位置
不過動作時會有一些些怪聲音...
從窗外望去,T2的展望台有許多民眾圍觀
當時787開航僅4個月多一些,依舊是搶拍的焦點
(看了那天在180巷和果菜市場的人潮
相信到現在仍然還是當紅明星咩!)
曾幾何時,我也是待在展望台上取景的人
如今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一下夢幻客機的魅力了!
13:04:24開始滑行
由於這趟坐的左窗是在航廈的對側
因此看不到揮手送行的ANA地勤組員們
JA801A擔當的NH25航班離開61號停機坪後
先經過地面圖上的R點繼續前進
沿著T2的航廈外緣使用E5滑行道,往跑道徐徐邁進
依序會經過62至68號坪的後方
並於68號坪外右轉接上E滑行道
E滑行道是羽田空港地面目前最長的滑行道
我以Mapion圖測量的結果為4395公尺
它不僅座落於C跑道(16L/34R)和第二航站之間,與跑道平行
同時也是聯絡機場陸地通往D跑道的兩條必經通道之一
所謂的D跑道,就是2010年隨著羽田空港再國際化時
於多摩川河口填土興建的人工島上面那條新跑道
方向為05/23,長度有2500公尺
這座距離機場陸地本體約有620公尺的人工島
長寬約為3100公尺與420公尺(最寬處)
由E與Y兩條寬度約為60公尺的平行滑行道連接
看來僅允許經濟艙的乘客通過(大誤)
剛剛在候機室裡的觀察,場面目前是北風較強
出發的航班會被安排由34R與05跑道起飛
也就是我們的班機目前朝向的方向
同時,為避免飛機在起飛的爬升階段得交叉穿過對方航路
因此目的地在東京北方、東方的班機,會使用34R跑道
而往西與往南飛的我們,多會被指定走05跑道
果然於預料
NH25通過E1的路口後(轉往34R跑道頭的方向)仍持續前進
順著E滑行道往右來點小轉彎
便登上了往人工島的橋樑,時間是13:09:20
橋樑本身有一點起伏,這點在機內也會有些許感受
途中的13:09:37
見到一架日本天馬航空(Skymark)的737-800由05跑道起飛
持續前進的我們在13:10:24下橋,走E滑行道上島後
先右轉D滑行道,到底的D1路口再左轉,抵達05跑道頭
跟在我們後方的班機,有一架日本航空(JAL)的737-800
以及一架亞洲天網航空(Solaseed)的737-400
13:12:23 NH25進入跑道,38秒後開始滾行
第31秒的13:13:09抬起機頭,順利起飛
19秒後收好主起落架,隨即進行第一次的右轉
該位置稱為TT051,此時的飛行高度應有500呎
接著於TT052與LOCUP兩個導航點,會再進行不同角度的右轉
以銜接上飛往大阪的航路!
通過TAURA導航點後,NH25於13:20:09爬升至10000英尺
安全帶的管制燈號熄滅,也可以開始使用電子設備了
不過此時飛機已在雲霧頂端,窗外都看不到地面風景
這回應該是「再次」與富士山無緣了
生平對戰組合記錄,累積至此成績為0勝15敗...
窗外沒有地面風景沒有關係,反正這趟的重點也不在地面景觀
而是在飛行過程為787的機艙取材咩
安娜姊姊們在可以離座之後編開始準備茶水車
由於不用熱餐,沒花幾分鐘的時間就出來招呼大家了
我的6A座位為Zone C的經濟艙第一排,很早便能得到服務
當時,由於已經知道ANA專屬的Kabosu飲料是國際線限定
於是也沒特別想什麼,點了一杯簡單的綠茶
國內線(且距離不長的情況下)的服務相對簡單
整趟飛行過程茶水車只跑了一趟
而且我留在座位上的空杯子後來並未收走,呵
btw,如果有需要的話,是可以要毛毯的唷!
報到班長,前方發現一輛野生的茶水車,請問單兵如何處置?
班長說,我派你前去偵查...
請班長以火力掩護我! 班長: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請鄰兵以火力掩護我! 鄰兵: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於是... ANA的落單茶水車就被我軍成功擄獲押回家了
目前還停在我家1F的廚房角落,喔耶!
才怪...
全日空「暫定國內線」佈局的B787-881客機
由於在Zone B與Zone C之間的L2/R2門附近沒有設置廚房
當左側走道的安娜姊姊先搞定服務、前往右側支援時
便暫時把茶水車先擱在L2/R25之間囉!
第一看到野生的茶水車耶...
其實還蠻亂的,囧
從艙內望向窗外,那對微微上揚的主翼,仍是最醒目的標的
該設計被稱為傾斜式翼尖(Raked Wingtip)
787這對翅膀加機身的寬度,合計達到60.1公尺
若與波音上一代中型客機代表作的B767-300ER相較
比767的47.6多了12.5公尺,略遜於B777-200/300的60.9
至於機身長度,B787-8的長為56.7公尺
對比B767-300ER為54.9公尺,787-8長了一些些
(嗯,長度就不用跟B777-200/300比了啦)
以前在腦海裡想像787的大小時,總是拿763來對比
如今看來她是擁有近似763的長度、773寬度的新世代客機
不過並非所有的787都是這種身材
5月底已開始組裝的787-9型客機,長度約63公尺
約莫是772的長度了,載客量也有機會拼一下
另外,波音原廠設計中打算從787-8改款
推出的縮小版、輕量版、短程版的妹妹787-3
因為更加強調省油性,可以犧牲一些些優良的飛行性能
所以翅膀會砍短到略多於B767-300ER的51.8公尺
整體成型的傾斜式翼尖,也會換成傳統的翼端小翼
不過自從ANA轉單後,787-3目前沒有客戶上門
亮相時間也會延後許多(無限期嗎?)
至少必須是787-9開始交貨之後的事了吧
這應該是波音繼B720與B737-500後
第三次先推出加長版,再開發縮短版的案例了吧?
(暫且不算B737NG整個翻新為次世代系列的過程)
不過787的問世,最讓人注意的自然不會是她的尺吋
而是它的節能表現,其號稱比767家族省油兩成的原因
據說有40%的因素來自於採用新改良的發動機
25%是空氣動力的外型調整,另外25%歸功於新材質
也就是全機有一半是以碳纖維取代傳統的鋁合金
(杜拉鋁,Duralumin)
不過在前幾天的報導中也提到,若787的複合材料起火後
恐會釋放有毒氣體,因此消防隊員除了必須戴防毒面具救災
救援方式也得與傳統飛機不同... 果真是新世代的寵兒咩!
在10000呎以上飛行28分鐘後(對,還不足半小時啦!)
NH25的安全帶指示燈於13:48:25點亮
班機已降低至10000英尺,準備要降落囉!
13:50:02 飛機的左側可以見到地面,並有一座水庫
13:55:13 放襟翼,787的襟翼為了節省構造、降低重量
只有改良過的單間隙型一片設計,比近代機種簡單許多
但仍能提供飛機所需的升力,又能減少風切的噪音
13:54:10 NH25通過八尾空港的東北側
隨後飛越八尾IC附近的近畿自動車道
地表的建築開始增加了,也出現一些高樓
13:55:58 當我定睛認出其中一塊綠地與週邊大樓時
才驚覺那就是大阪城耶!
每次從地面看飛機都覺得頗近的
想不到從天空看,大阪城還是蠻迷你的耶
13:56:50 通過梅田與新大阪之間的淀川
新梅田CITY2的科幻大樓映入眼簾
30秒後目擊JR新大阪站頗氣派的新幹線高架站場
13:58:33 進場,14秒後於32L跑道降落
由南往北為大阪伊丹空港慣用的方向
32L跑道則為供中、大型噴射客機使用的起降跑道
13:59:25 NH25脫離跑道,經W9、A、E3等滑行道前進
伊丹不虧是鄰近大阪市中心的都會機場
地面上的飛機有如過江之鯽,非常熱鬧!
離開跑道滑往停機坪的過程
見到日本航空集團旗下J-Air的2架CRJ200與1架ERJ170
18號停機坪另有一架日航自家的767-300
全日空集團的陣容也不遑多讓
先有一架Air Japan的B767-300ER,編號JA8971
12號坪為1架A320,11號坪是另一架B767-300ER
遠端處還有2架Q400
正要抵達10號坪的終點之前
14:00:45被一架從9號坪後推的B767-300ER擋住
為ANA自家的JA8289
這一擋便近2分鐘,至14:02:37才繼續動作
不過這樣也好啦,享受與787同在的最後一刻!
NH25於14:04:41抵達10號停機坪
距離出發後推正好是65分鐘
L1與L2的兩支空橋旋即靠上,準備接客人們回家
其中操作L2空橋者,是地勤姊姊唷
她的動作相當俐落,迅速完成任務
確認完畢後,L2機門便於14:06:26開艙送客
在等待乘客陸續下機的同時
可以見到「你最忠實的朋友,ANA」之狗兒形象影片
不過艙內沒有播放音樂,只能單純欣賞動畫演出...
跟第一篇分享時看到同樣的圖案
不過現在人已經在大阪囉
進到伊丹空港的候機室,終於有比較好的角度可以拍787-8了
可惜天氣的狀況不太裡想,看不出787的陽光帥勁(?)
其實最初見到787的照片時,並不覺得她特別好看
不過現在是越看越順眼囉,嘿嘿
787的駕駛艙外部還有個特徵
有一對垂直的雨刷,夾在兩面擋風玻璃的正中間
這點是我到目前為止仍覺得787有些「破相」的原因
但垂直的雨刷較不會影響氣流,是設計時特別考量過的
因此,就只能繼續接受囉
據說波音當初是根本不想提供雨刷的
在ANA的堅持捍衛下才保住,並附上了窗戶沖洗器
減少飛機在熱帶地區會沾上沙塵或有的沒的蟲兒之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787的駕駛艙擋風玻璃
由傳統的6面減為4面,但面積增加,視野似乎反而變得更好
此為打破波音從開發367-80(DASH 80,也就是B707)以降
過去近60年來首度在設計噴射客機時
對她的駕駛艙玻璃數量進行調整
在此之前,波音也賣過一款有9面擋風玻璃的噴射客機
不過是從麥道過繼而來的B717
為駕駛艙安排9面擋風玻璃,可說是道格拉斯的傳統
從1958年5月首度升空的DC-8-10,陸續傳到DC-9
接著是MD80、MD90、MD95,至改名的B717
無奈B717的市況不佳,波音又認為她會導致姊妹鬩牆
於是早早就被跺掉了,至2006年5月完成最後一次交機
道格拉斯9面玻璃客機的生產線,終於在維持48年後停止
如今身為波音對手的空中巴士,有推出多用複合材料的新飛機
號稱「體型格外胖」的A350XWB,其外型和787有些相像
但擋風玻璃仍為6面,且戴有漢堡神偷的眼罩,可作為辨識參考
另外,787的那4面窗戶還有一項先前罕見的特點,就是...
打不開!
以往客機側面的駕駛艙玻璃總會能夠開啟
甚至常在首航儀式中玩個拿雙方國旗之類的招式
不過波音這回研發787力求構造簡單
把「開窗戶」的機能都一定裁掉了
由於駕駛艙內所有的窗戶都無法開啟
因此在機身頂部增設一個向上的逃生門,以備不時之需
就在副駕駛的R1窗戶向上延伸,有個紅框框之處
儘管已經落地了,但玩家們仍對於787意猶未盡
掏出各種攝影工具,為JA801A特殊塗裝的倩影留下記錄
順道一提,大阪伊丹空港候機室動線是混用的
剛下機的旅客,與準備登機的出發旅客不會分流
換句話說,抵達的玩家如果想在候機室裡待久一點拍飛機
似乎是可以的唷(請不要妨礙到別人呀)
期待未來還有繼續搭787的機會
如果把眼光放到未來30年來看的話
應該很有可能吧,哈哈!
最後看一下這兩張貼心的小安排
雖然這系列的主角無疑是787
但好歹也是分享一次ANA國內線的搭乘經驗嘛
以往搭機時,托運行李總會被掛上長長的行李條
或是會領取到一些有的沒有的小紙片
在下機後不知該如何處理呢?
尤其有一些旅客並不希望接下來搭車進城時
會被別人知道自己才剛下飛機
所以得盡快清除行李條,免得露出馬腳
(怎麼寫得好像兇手要製造不在場證明...)
即便是一點小不方便,日本業者也注意到了
因此在取回行李之後、踏出管制區之前
便有專用的簍子和箱子,回收這些貼條與行李憑證
省得旅客還得自己再找垃圾桶來處理
並擔心某些資料可能會外流
給細心週到的日本業者一個推!
延伸閱讀:
連結一個講日本民用航空史的傷亡事故之番外篇
跟787沒有關係(她從開發之初累積的負面新聞已夠多了...)
而是鎖定於「NH25」這個班號,有興趣的朋友請另外點閱囉
(完)
==
取材時間: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