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會比較簡略一些,整理了幾張2011年9月時的國際航廈照片
讓對高雄國際航空站有興趣的朋友們,快速瀏覽一下囉...
這篇取材時是2011年9月,本來想好好介紹小港機場的
不過從拍完到現在,好像都沒有太強的動力提筆,就擱著了
(嗯,照片挑選時間實為2012年9月,算算也9個月了呀...)
現在的小港也許跟當時又有點不一樣了,大家就加減看看吧
傍晚時抵達復興航空的櫃台報到,準備飛往澳門
復興當時的制服還是比較好看的那一套
至於2012年8且起更換的這一套嘛... 個人就不說了
當時復興還有18:35起飛去澳門的GE363,現在已經掰了
其實這時段對我們來說是早了一些,因此本來不是要搭紫金龍
而是要搭更晚的紅龍航班,去香港轉船到澳門的碼頭
不過在考量澳門的單訂旅館房價後,還是作罷了...
復興的地面報到流程蠻快的
讓我們完成手續後還有許多時間可以在機場晃晃
相較於某個ACI評比的全球第八名的機場的候機室外的LCD配色
小港對LCD的運用就優秀許多,保持業者原本的顏色就對啦!
小港的出境大廳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了
對於目前的運量,我想是足以應付吧(晨間尖峰時段除外)
當時在周六傍晚出發的航班有這些,包括我們的GE363
末班機為華航與達美(code share)飛台桃的接駁機
目前的周六末班,則是港龍與國泰聯營21:20飛香港
而華航的晚間台桃接駁機已經不見達美的身影
達美改掛於晨間06:30出發的CI300上頭
不過班號從單數的DL7741換為雙號的DL7746...
難道說「班號單雙數與飛行方向有關」這點
也是看業者自己高興就可以隨便改囉?
當時的小港航站,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地方,就是銀行很早關門
兆豐銀行在3F出境大廳的櫃檯服務至17:00截止
取材時間約為17:07,自然是打烊之後了
臺灣銀行也下班了,它們的服務時間更早
於16:30就跟大家說一聲晚安囉...
好險此行不太需要在機場換錢,不然會有點困擾呢
如果玩家在出境時碰到上述的問題,可以到入境大廳試試
兩家銀行在1F的入境大廳也各設有一座服務櫃台
入境大廳的燈光色彩... 不是個人偏好的那一種
我想那的確會讓旅客一踏進國門,就感受到高雄的「熱」情!
當時的入境航班還有這些,將進入小港機場的到站尖峰時段
與現在相比,除了馬來西亞航空停飛吉隆坡=沙巴=小港
泰航與華航code share曼谷航班的合作似乎也已取消
值得鼓勵的是,入境這層的台銀與兆豐在該時段仍然有營業
對於從外國來台的玩家,似乎比較照顧呢(可能無誤)
其中台銀的窗口沒有貼時間,而兆豐則營業至21:00
另外,小港機場當時剛進駐全家
是繼7-ELEVEn在台桃T2開店後
再度有便利商店挑戰在有國際線定期航班的機場開店
試圖打破機場商品的價格被哄抬之現象
來到航廈戶外的吸菸區,看看國內線大坪有哪些飛機
見到的正好也是復興的ATR72機隊,首先為很有緣的B-22812
先前到石垣島的去回兩趟,都是由最年輕的B-22812執行
另一架復興ATR72為連號的姊姊B-22811
同樣是2007年引進,但比B-22812整整早7個月
(順道問問,B-22808與B-22809的空號有特殊緣由嗎?)
話說當年ATR72還只有復興航空在使用
如今立榮已經有4架ATR72-600報到,還是更新款的機型
數量直逼復興ATR72-500的一半
另外,網路也傳言華信打算以ATR72-600重建噗嚕噗嚕機隊
以前是日本只看得到DASH8、但沒有ATR的蹤跡
如今臺灣則快要變成只有ATR、而DASH8將宣告絕種了呢...
試著把兩位姊妹的獨照拼起來好了
雖然背景是立榮航空的棚廠,但前面真的是復興的飛機啦
再轉過頭,通過出境檢查後來到國際航廈的候機室
第一眼望去凹字型裡頭的大坪,左半部卻空空如也,有點失望
右半部則只有我們接下來要搭的復興A321
當年復興尚未引進「壁虎王」封號的A330-300
A321就已經是陣中旗艦了,載客量C12+Y170的182席
比陣中機隊數量相對較少的A320多了32席(C12+Y138)
從平面圖可以看出,小港的國際航廈為凹字型
跟一般常見的「一條龍」或蕨類植物般的蜷曲結尾不太一樣
小時候第一次看還覺得很新奇
想說停在裡頭的飛機會不會撞在一起... 哈哈
後來發現,其實這樣分左右兩半也是有某些好處的
這點後面就會知道了,嘿嘿
不敵南台灣的艷陽,所以加裝猶如窗簾的裝飾嗎?
其實我覺得它們的紋樣還蠻漂亮的
但因為會擋住看飛機的視野,所以也不太喜歡(唉,非戰之罪)
候機長廊兩側以綠色植栽做為裝飾
照明燈光則會變換顏色
這個屋頂拱廊的造型,會讓我想到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但兩者在細部結構上仍為不太一樣的
候機室本身不是全平面的狀態,中間的部分較高
通往兩翼時,在轉彎前就會緩緩降低,因而有個長坡道
除了剛剛那張凹字型圖,可以看出航廈的左右兩翼
在各自的轉彎處,也會有針對兩半的導覽圖
讓旅客一目瞭然這半部有哪些店鋪或服務設施
不過嘛... 取材時左半部的西翼這邊,由於沒有班機使用
因此整個西翼長廊是漆黑的,只有微弱的光線
就像速食店一樣,在需求有限的時段能進行部分封鎖
以節能減碳的觀點來看,其實是蠻好的一種彈性變化
(嗯嗯,我真的很盡力看到KHH的優點了呢!)
至於正在為我們服務的右半邊(東翼)
幸好光線明亮許多,看得出來是在營業中的
在2011年前往澳門之前,上一趟從高雄小港機場搭國際線
應該是2006年底的事情了,相隔將近5年
我不太記得以前的KHH候機室有擺設這些東西
當年有當年的簡潔,後來有後來的豐富
各有不同的味道啦,稍稍微有點不習慣就是了
機場並引進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候機室設攤
雖然很有文化氣息,但我其實更想看到工博館現身啦
如果能把候機室弄成科學工藝的展場,也蠻新奇的
對介紹高雄這座由工業轉型的城市,或許會更有在地特色
昇恆昌的服務櫃台以鐵路的火車頭造型做為發想
原本還想說:這個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車頭怎麼怪怪的...
後來才驚覺,它想表達的應該是糖鐵使用的德馬牌車頭吧!
墾丁風情的候機室
免稅店上頭還有海豚在跳舞
喬裝成兒童樂園的父母荷包傷心地?
洗手間外牆的面板,也有特別設計過
明明那個男生/女生的符號就弄得尺寸超大的
但還是很沒存在感呢(可能無誤)
候機室裡頭也有些許展覽空間,可以輪流辦理特展
取材時見到的是個關於發明創意的展示,還蠻有意思的
另外,為了滿足不同宗教的旅客需求
候機室裡頭也設置了多元的祈禱室
不讓台桃T2專美於前
不曉得台桃與小港以外的幾座國際航空站
現階段有沒有設置這些設施了?
小港還有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是販賣機的飲料平價!
當年這點還是台桃的眾矢之的,候機室裡的東西貴鬆鬆
在小港看到一些我們還買得起的東西,感覺還不錯呢...
總結來說,2011年那次取道高雄國際航空站
其印象跟我先前進出時的內裝已經不太一樣
若要拿兩者比較,其實我個人較喜歡以前那種偏冰冷的簡單
不過畢竟不是人人都喜歡那種感覺
如果改造後的小港比較符合大家胃口,我也可以接受啦
儘管高雄在航班與航點的爭取與維持上
總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但我想小機場有小機場的優勢與特點
能發揮自己的使命與任務比較重要
不需要硬是跟別人比來比去
即便國際航班的數量有限
但若能造福地方、方便在地旅客
或是讓外國玩家更容易抵達此處
那發展航班多多少少都還是有益的
就看航空公司與在地業者如何發揮地方專有的魅力囉!
==
取材時間:2011-09
- Jun 14 Fri 2013 17:04
[月湧江流]杰足鮮登高雄國際航空站.201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