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兩篇介紹一下去年認識的金門航空站,這篇先看航廈部分
別以為金門只是外島航點,其航站容量是跟松山國內線對拼的!
去年夏天去了一趟金門,搭了兩趟國內線的班機
並且趁機匆匆地造訪了金門航空站
這題材暫存的時間有點久,拿出來要整理時
才發現原來今年1月航站已完成東側航廈的擴建
(我想很多航空迷也都沒留意金門航空站整建完成的新聞吧)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現在實地去航空站看到的樣貌
應該和去年取材時會有些不同了...
呵呵,沒關係,就當作是緬懷2012吧(逃)
取材時航廈的主要大門
如今的金門機場由於座落在金湖鎮尚義里
於是民間常會稱其為「尚義機場」
但「尚義機場」這個稱呼,某方面也對應著另一座「西洪機場」
「西洪機場」存在於八二三砲戰兩岸對轟前的1958年
開戰後因受損終止起降,應該沒有修復
後來考量將機場設於金門島的南方,較能遠離砲火襲擊
所以於尚義里著手興建目前的機場(完工啟用時間待查)
有些資料指這是金門第三座機場,我就更好奇還有一座在哪了?
關於西洪五里埔的「西洪機場」,牛奶杰也去現場看過唷
不過當地現為金門農業試驗所的用地
樹都長多高了,不太容易辨認出54年前的機場模樣...
扣除砲戰前,國防部曾允許復興航空飛行金門航線
戰後的金門民用航空業務
是於1987年9月借用軍方場地與設施開放的
至1994年3月1日正式成立民航局的金門航空站
位階為丙種航空站
關於金門航空站的航廈興建脈落,細節還需要再查一下
目前已知上圖的航廈,應為「機場航站區一期擴建工程」之成果
於2000年3月完成,使航廈容量從105萬倍增至230萬
至於今年1月9日舉辦啟用典禮者
為「金門航空站東側航廈及新貨運站」,擴增容量待查
而二期計畫於今年底全部完成後,樓板面積增加1.3萬平方公尺
年服務量將再增三分之一,達到390萬人次的規模
一舉超過松山機場國內航廈的280萬,與花蓮航空站的364萬
成為我國容量第二大的國內線航站呢(僅次於440萬的馬公)!
航廈對面特地修築的「站前景觀區」
讓遊客走出機場,馬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金門閩南氣息
觀景區兩側為汽機車停車場,若是向在機場設櫃的車行租機車
馬上就可以在此取車,連接駁都省掉囉!
金門航空站目前飛行的定期航班
有前往台北松山機場、台中、嘉義、台南,高雄,以及馬公
近幾年偶而也會聽到有關兩岸包機或國際包機的消息
個人認為其中又以包機直飛新加坡格外有意義
畢竟早年金門與南洋的聯繫關係,可能比臺灣更密切呢!
立榮航空的櫃台區域,似乎是航站中站地最廣的
取材時為2012年6月1日,儘管新的CIS已經出爐
但大招牌仍使用立榮的舊LOGO,地勤人員的制服也未更新
但撰文時看到航空站官網的照片,立榮已更新為新招牌
地勤人員亦於取材3的禮拜後的2012年6月22日正式換裝
立榮櫃台背後有密密麻麻班機的時刻表
現在恐怕只有在金門或馬公,才能見到如此擁擠的班表了
不像國內線黃金時期那幾年,大家都在比誰的時刻表板面多...
接著再看看遠東航空的櫃台,或許是復飛後才又重新爭取設櫃
因此遠航的櫃台,和另外三家是隔在不同地方
遠航復飛之前,曾經傳出金門酒廠有意入主
遽聞是在看到財務報告後趕緊打退堂鼓...
牛奶杰覺得這點蠻可惜的,否則現在的國內市場
就會有一家以外島為主場的航空業者了
那麼再看「霧季不派加班機」與「國內線調漲票價」等議題時
相信相關的報導與討論,立場內容將會更加有趣
復興航空櫃台背後的班表也不遑多讓
還有別人沒有的金門=馬公航線呢
該航線曾經在暑期增班到Daily飛行
撰文時查詢,目前則維持2、4、7等三天飛行
這張看起來貌似華信航空的托運櫃台,掛在遠航旗下
但其實真相是遠東的托運櫃台和報告櫃檯相隔兩處
硬是要擠在華信與立榮之間,哈
為候機室留一張照片,不過當時應該是聚焦在廣告燈箱上吧
所以把畫面拍得太黑了,現場的光線沒那麼糟糕啦
又不是中國的火車站(好像不是誤)
金門航空站設有一處免費觀景區
就在候機大廳附近,正對著大坪
雖然也是有落地玻璃擋住的室內區域
不過個人認為視野比松山機場的觀景台來得好
不喜歡看飛機的人還可以看海,摸鐵鳥兼洗海水(?)
講到這裡不曉得有沒有玩家感到好奇:現在是在幾樓呢?
嘿嘿,由於周邊地形的關係
金門航空站的用地與樓層使用方式相當特別
停機坪於候機室是在地面的1F,這點沒有問題
航廈2F則似乎是是個夾層空間,旅客僅會用到部分設施
3F則是出發大廳(含觀景區)與抵達大廳
大廳外頭便是車道和停車場,但這裡也是地面
換句話說,當乘客搭車抵達機場
下車時可能會以為自己是在地面的1F
但其實當他們步入航廈之後,就已經是在3F囉
搭機的過程則是要從3F下到1F候機
立榮航空的MD90,機身編號B-17919
如果天空少了這個「9片擋風玻璃」的傢伙,可能會無趣許多
復興航空的B-22812,是跟我很有緣份的ATR72-500
除了今天在金門之外,在高雄、花蓮,與石垣島都見過它
(嗯嗯,明明就是搭她出國和回國的,但嘛裝不熟?)
遠航當時有兩架飛機在金門,其一為B-28037
另一架則為封面圖的B-28021,也就是後來的「摩托機」
進入1F的候機室,當時航廈內內外外有多處整修
關於航廈究竟是長甚麼模樣,著實有點摸不清頭緒,呵呵
這塊室內整修的區域,應該就是「金坊免稅商店」囉
為昇恆昌的一員,於2012年8月10日正式開幕
(外觀似乎仍是維持這樣的牆面,呵呵)
金門島上的第一家免稅店也是金坊的
早於2010年12月16日便開張大吉
取材當時,候機室僅設有免稅店的「提貨區」
玩家如果想要選購免稅商品,必須先在機場外的店鋪下單
才能由候機室裡的「提貨區」取貨
跟目前在國內想買國際機場候機室的免稅商品一樣
不過現在有免稅店了,就有機會現場選購啦
另外,牛奶杰發現許多人對國內線候機室設有免稅店這點
仍然是感到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
認為都是中華民國境內,怎麼可能會有免稅不免稅的差異?
其實,即便都是在中華民國境內,在課稅區與非課稅區間移動
該效果就跟出境是類似的,因此在離開免稅區時,便能買免稅品
算是促進離島消費與觀光發展的手段之一
詳情請參閱:離島建設條例、離島免稅購物商店設置管理辦法
或是財政部關政司的相關網頁
其實金門航空站的年服務量
在2008、2009與2010年連續三年破150萬的門檻
因此得以於2011年3月升為乙等民航站
(2010年更是突破200萬大關)
而且升等後的發展趨勢並未減緩
2011年創下224萬的佳績,相當於2007年的1.5倍
去年(2012年)全年更達到230萬又654人
正好是今年初的東側航廈啟用前的航站規劃容量
儘管航站有升等、硬體設施有增建
不過當時候機室內的這面PIDS怎麼感覺不太靈光,呵呵
復興航空設於登機門前的櫃台
所謂的登機門就是通往戶外的玻璃落地門啦
出去之後都是走同一條長廊,再銜接6個停機坪
取材時金門機場是沒有空橋的
另外,當年復興的「壁虎王」A330還沒報到
所以海報的主角當然還是A320家族囉
登機囉!一群人一同時穿過「登機門」
這畫面不太像搭飛機,比較像是要搭旗津渡輪的場面,哈
候機室外的長廊,是連結6座停機坪的旅客通道
玩家經由這條長廊,再轉往「登機廊道」(地橋?)
和高雄小港機場的國內線雷同
金門航空站當時共有6個登機廊道與登機門
不過僅3號到6號是使用中,1號與2號是封閉停用的
參照相關的資料,應該是在進行改設空橋的工程
透過登機廊道下機的旅客
空閒中的登機廊道
換個方向來看到達時的動線
從長廊進入航廈之內,是一個川堂
左側的毛玻璃背後為出發乘客的候機室
從這裡要先搭電梯上到2F
2F是個夾層,設有行李提領區
實際的出口(到達口)則要在上一層樓到3F
航站也提醒大家
請先在2F提領行李,再由3F離開唷!
國內線的行李等候區
轉盤上頭滿是「金廈小三通」的訊息
走小三通行程要前往廈門的旅客,行李會直掛到馬頭
省得在這裡提取行李,再自己拖上遊覽車囉
明明就是同一班華信的班機
幹得弄得很多班的感覺,哈哈
拿到託運行李後,搭電扶梯前往3F的抵達口
各家業者在航廈內都設有小三通的服務櫃台
這也是臺灣本島其它機場都未曾見過的情形
(ex.台東航空站也可以辦往綠島的一條龍服務呀...)
我想,最令人驚奇的還是航廈內就設有「燦坤」門市這點
儘管是有點像「MUJI to Go」的概念
以銷售小體積、高單價的行動用品為主
(應該不會有人想在這裡買60吋大電視吧?)
不過還是令人佩服燦坤的佈點策略
除了金門機場的門市之外
在金城與山外也都能見到燦坤一般的黃色鬼屋門市唷
話說燦坤與觀光局在這裡當鄰居
兩家都是黃色的招牌,有團結一心的氣勢,哈哈
(待續)
==
取材時間:2012-06
- Jul 26 Fri 2013 17:04
[月湧江流]杰足鮮登金門航空站.2012(前.航廈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