橿原神宮西口站,顧名思義是位於橿原神宮的西口附近之車站
除了能參拜神宮,本站的「電梯」也值得有關單位前來瞧瞧唷!
橿原神宮位於奈良縣橿原市,是為紀念神武天皇而建的神社
神武天皇很厲害嗎?
他是傳說中的首任天皇,這樣有厲害吧!
雖然目前研究多半認為他的真實性不夠明確
但既然是一般世俗認為的首任天皇,就暫且這樣相信吧
(中國的三皇五帝,在古代史中也扮演著類似的角色嘛)
為服務前往橿原神宮參拜的民眾,近鐵在此設了兩座車站
其一是「橿原神宮前站」,另一座便是本站「橿原神宮西口站」
橿原神宮的範圍的確不小、每年來參拜的民眾也不少
但會設置兩座火車站,純粹是它剛好被兩條路線所包夾
位在南大阪線上的西口站,是由「大和池尻站」順勢改名的
(橿原神宮前站則可同時搭乘橿原線、南大阪線,與吉野線)
如果要到神宮本殿,由橿原神宮前站上下車還是比較近一點
而且橿原神宮前站又有路線轉乘的功能,所以乘客數遠高於這裡
橿原神宮西口站有兩座岸式月台
包夾南大阪線上行與下行的兩條股線,沒有另外設置通過線
車站本身是地面站,但軌道路基有比站外平地稍微高一些
車站於1929年開業,月台的棚架感很有歷史
不曉得是否為當時所留?
車站的北口站房造型很特殊,是參照神宮的樣式規劃
這點在橿原神宮前站更為明顯,尺寸是本站的好幾倍大
值得留意的是,這座站房實際的功能,其實僅充當地下道的出入口
因為橿原神宮西口站在1999年翻修後,是將改札口設於地下
從南北兩側都有出入口可進入地下道,在地下經改札口進付費區
再前往南北兩側的月台候車(等於將跨站式的站房從2F搬到B1F)
鏘鏘,這就是地下道中的改札口啦,位置偏北側,應該是客源較多
地下道本身亦可讓附近居民無料通過使用
照片中看到的兩座樓梯,都位於付費區內,分別前往兩座月台
橿原神宮西口站一天的使用人數約2500名,業績普通
所以在2013年降為無人站,平常沒有站務員值勤
自動售票機旁的櫃台鐵門,平時就都拉下來囉
配合通用設計打造無障礙環境,有一道改札口有稍微放寬
車站非付費區的南口與北口,各設有一部電梯,方便民眾進出
從付費區內前往上、下行的南北兩座月台,也各有一部電梯可用
因此整座車站共裝設了2部電梯
等等,2部?
非付費區南口+非付費區北口+上行月台+下行月台
不是應該要有4部電梯嗎?怎麼會只安裝2部呢...
嘿嘿,真的只要2部就搞定了!
來看看玄機吧...
謎底就在於這2部電梯的結構,都裝有前後兩扇門
從地面1F的非付費區進電梯,到了B1F,就是開非付費區的門
在B1F過改札口後,進入電梯要前往候車,則會開往月台的門
因此車站僅需要在南、北兩側各裝一部電梯,就能解決4種需求
換句話說,電梯本身不完全屬於付費區或非付費區
而是兼顧兩種使用功能,讓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在相異時間點搭乘
如果從1F看,這是非付費區的電梯出入口
到了背面的另一側,就是付費區的月台出入口啦
事實上由於月台的高度比站外的平地高
因此從非付費區進出電梯時,電梯車廂是停在1F的位置
而月台對應的電梯高度約莫在1.5F,因此無法直接望穿至站外
關於這種「構内外共用型エレベーター」,本例是我首次親眼見證
後來發現近鐵在鄰近的八木西口站與福神站,亦有類似設計
近鐵之外則可見於名鐵的鳴海站與JR東日本的八日市場站
台鐵早年的車站多半沒有電梯
現在改建時得興建多部、以後又得保養多部電梯,很傷經費
如果可在適當情況下引進類似方法,就能省一半的開銷囉!
不過該設計還是有「防君子防不了小人」的狀況
如果有人待在電梯中,等同伴從另一方按鈕呼叫電梯
就可以未經改札口進/出付費區了...
看來該設備想擺在有「最美麗風景」的地方,還是要良心配合呀
檢視較大的地圖
==
取材時間: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