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與橫濱之間的川崎,即將在2023年迎來「設宿400年」的大日子,原來這座夾在兩大都市間、藏身工業地帶的城市,也是以東海道的宿場起家的。
位處於東京與橫濱之間的川崎市,為神奈川縣東北部的一座城市,市內人口約154萬名,在全日本排行第六,在不具都道府縣首府身份的城市當中排在第一位。
遊日玩家較少在此停留,我想或許是受幾項因素影響:1.其位置夾在東京與橫濱兩大觀光熱區之間,很容易被選擇放棄。2.除了2011年開張的「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外,川崎市內較少吸引海外觀光客的景點(註)。3.川崎過去給人的印象以「京濱工業帶」的一部分著稱,不易吸引遊客。
不過近代川崎的發展,能回推到17世紀初期。德川家康在江戶開設幕府後,於1601年進行「五街道整備」,設置了從江戶連結京都的「東海道」,供人們往來。其中最主要的旅行者,是由幕府分派至各處,得定期進行「參勤交代」以消耗能量的藩主們。為此,在東海道沿途設置了一系列的「宿場」,作為途中休息過夜之處。川崎便是其中之一。
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名家「歌川廣重」繪製了一套名為「東海道五十三次」的作品,描述東海道途中的53個宿場。但要注意的是,川崎並非東海道一開始就設置的宿場;此外,東海道沿途最早的宿場也不是53個。川崎前後的兩個宿場,分別是品川與神奈川,由於距離稍遠,對於往來的旅人與驛站的馬匹負擔較大,因此才在1623年追加設置了川崎宿,成為從江戶出發行經東海道的第二站。
因此,就「設置宿場400年」這件事而言,東海道沿途已經有許多地方慶祝過了,川崎則從現在開始暖身,要到兩年後正式迎接400年。
日本現在的城市或城鎮,有許多便是從「宿場」身份起家,鐵路的車站亦然。從品川到橫濱的第一條鐵路在明治時代的1872年開通,也設置了川崎站,即JR東海道本線的川崎站。晚些通車的京濱急行線,自然也沒錯過在川崎設站,亦即現在的京急川崎站。且由於京急線有一部份是沿東海道線過去的馬路所鋪設,是從路面電車變身而來,因此京急川崎站的位置會比JR站更接近川崎宿過去的本陣。
值得一提的是,川崎市內的「平間寺」為真言宗智山派的大本山,香火鼎盛。目前在京急路網中最早開通的路線,便是川崎市內東西向的大師線。該線的開通也有連結宿場町與門前町的用意。
註:「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位於川崎市多摩區,離傳統「川崎」核心的川崎市川崎區有一段距離。
==
取材時間: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