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前天講「災害時指定平交道」(災害時指定踏切)的話題,不過今天要提的事情概念比較簡單,用字篇幅會少一些。儘管如此,這種鐵路阻礙逃生的狀況,其實在臺灣說不定更容易發生!

橫貫通過市區或村落的鐵路在災害當下,除了有可能令平交道變身為阻礙,讓逃生民眾或救援車輛無法通過外,鐵道的「路線本身」也可能正是一個超長的障礙物,阻擋著人車。

換句話說,先前提到的事情,是著重於鐵路沿途開了一個缺口(平交道),但卻讓人無法通行;而這裡更進一步想像的情境是:如果鐵路沿途是無盡的柵欄或圍牆,甚至根本是土堤,連平交道那樣的缺口都沒有,那居民與車輛更是沒辦法通過了吧?

NHK的報導挑了一個海邊的城鎮為例。臨海的平地部份大概只有兩、三百公尺寬,一旁便是丘陵,鐵道則從丘陵與平地接壤處通過,沿著路線兩旁設有鐵絲圍籬,生人勿近。如果要從平地往來山丘上的學校,平時可從聚落南北兩邊的平交道或陸橋通過鐵路,再順著坡道上山。

倘若地震發生並引起海嘯,海嘯可能只需要3分鐘的時間便能抵達陸地,因此沿岸平地區域的民眾逃生時間非常有限。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特別繞行南北兩側的平交道或陸橋,才能登上高處,生存機會將非常渺茫......

因此地方自治體與JR達成共識,在鐵路靠近聚落中央之處設了一處逃生通道。該通道就結構來說,就像一處平交道,讓人有辦法橫越鐵路,但平常是封閉的,並以木板(或矽酸鈣板等容易擊破的建材)作為兩側開口處的圍籬。

緊急情況時,民眾可以直接把木板踹破,開啟逃生通道,藉此經由小徑逃往山丘上的學校(避難場所)。

之所以選擇可破壞的材料,而非裝一扇可開闔的門,是因為平常沒有打算要讓任何人由此通過鐵路,但仍保留必要情況下能通行的可能性。

附圖是我自己選的,地點為不少玩家訪日時不會錯過的江之電「鎌倉高校前」站附近。先聲明:選該圖僅是我自己從照片庫中找到可供示意之處,不表示這裡缺乏橫越通道,或災害發生時極度危險。

我想大家可以藉圖明白,倘若左邊有海嘯或大浪來襲時,慢跑的人們卻因綿延不斷的鐵路圍籬沒辦法橫越,往離海更遠、地勢更高,或有堅固建築物的右側逃離,那麼是很有可能被大水捲走的。

當然,類似情境不一定是地震引起海嘯的海岸邊,河流附近的城鎮在降下大雨後,或鬆軟地質附近的聚落,如果剛好有一道如長城般的鐵路橫過其中,或許也會讓鐵路另一邊的民眾不易逃生。

我覺得這點在臺灣應該更加留意,是因為台鐵近年來為了避免行人或動物穿過鐵道,可說是卯足全勁用鐵線圍籬(常是綠色或銀灰色的)把環島鐵道兩旁圍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可能不經意地截斷了附近居民的逃生便道。

加上臺灣民眾一般不太會去設想自己所在之處「有哪些」疏散路線,並思考適當的選擇順序。倘若平常走的路被檔住了(或許是因前篇提的當平交道變成阻礙),那麼要在有限時間內找到撤離當地的通道,可能會更加困難。

此外,臺灣近年也偏好以高架化或地下化的方式,讓鐵路全線立體化。在高架化的作法中,鐵路是用土堤還是連續橋樑架高的呢?如果是土堤,保有多少能橫越的通道?如果是高架橋,在底下充當停車場、球場、土風舞場地,或根本就成為周邊的治安與髒亂死角後,民眾要逃生時還有沒有辦法通過呢?


延伸閱讀:
1.日本鐵道旅人杰語:災害時指定平交道

#日本鐵道旅人杰語 #踏切 #災害時指定平交道 #災害時指定踏切 #國土交通省 #大型災害 #改正踏切道改良促進法 #災害與鐵道 #平交道 #鐵路立體化 #連續立體交叉化 #連続立体交差化 #鐵路高架化 #鐵路圍籬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