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在推一個跟鐵路平交道有關的防災應變措施,牛奶杰個人覺得蠻有意義的,臺灣的相關單位也值得好好參考一下。

這件事稱為「災害時指定平交道」(災害時指定踏切)制度。從字面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理解其意思,它不是指災害會不會在某座特定的平交道發生,而是指「當有災害發生時,相關單位應該優先確保被指定的平交道,不會成為阻礙逃生或救援的死路」!

以日本很常發生的地震(與伴隨的海嘯)為例,當感覺到地震發生時,鐵路方面的應變SOP不外乎先把線上的列車叫停,避免因軌道扭曲而發生出軌等重大事故。然而,這個隨機停止的地方,有可能正好在某個平交道前後,甚至根本就在平交道上。當遮斷裝置作動、柵欄放下時,這條道路將變成死路,逃生民眾或救難車輛會沒辦法通過,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最鮮明的案例,是3年前的2018年6月發生在大阪北部地區的地震(有圍牆倒塌壓死路過孩童那回)。當時有名七十多歲的婦人要就醫,救護車前往醫院的路程原本只有2.7公里,估計僅需7分鐘;但因該路徑上的平交道遮蔽了無法通行,救護車最後花了42分鐘才抵達醫院。而事實上,該平交道在地震後共封鎖了9個小時。

為此,國土交通省今年針對全國的鐵路平交道進行海選,先挑出約1500座有必要特別關注的平交道(第1關),再從中找到約500處優先晉級(第2關),再篩出約180處列為第一批的「災害時指定踏切」(第3關)。

第1關海選出的1500處平交道,是已跟地方消防單位協調過,目前仍存在於「緊急輸送道路」上、無法避免的平交道。

第2關晉級前500名者的挑選標準,則跟都市發展情形有關:1.繞路得多花10分鐘。2.每小時10班列車通過。3.附近人口稠密。

換句話說,符合上述三條件的平交道,在日本的都會地區大概就有500座。而它們在大型災害發生時,有可能造成傷亡擴大或延誤救援。

在首批處理的180多座平交道中,光是東京都就佔了30座左右。另外在大阪府、愛知縣,與福岡縣也佔了不少。

另一方面,NHK在報導這件事時的舉例時提到,若平交道是通往醫療院所或大型避難場所(ex.體育場、足球場,或棒球場等)的要道,也得設法避免讓鐵道成為障礙。

那麼,列入「災害時指定踏切」的平交道會怎麼樣呢?優先進行立體化嗎?

歹勢,沒有這種事!鐵路或交會道路的立體化所費不貲,日本早已不是可以那樣隨便花錢的國家了。更重要的是工程曠日費時,立體化還沒完成災害都不曉得發生幾次了。

因此,更短期且有效的方法,是鐵路管理者與道路管理者(通常是鐵道會社與地方自治體)要有共識與這樣的應變措施:當有災害發生時,那些列為「災害時指定踏切」的平交道,必須優先排除通行的障礙。尤其是讓救護車、警車,與消防車等公務救援車輛通過。

由於鐵道養護人力有限,且在災害發生時很可能會被卡在路上、沒辦法親自到現場確認與排除。因此事先做好準備,選定必須先排除的平交道,以及和地方消防單位協商與訓練,就顯得更加重要。

同時,國交省對於鐵路平交道的遠距監視設備,也將提供相對應的預算補助。

當然,立體化並非完全排除的選項。如先前提到北大阪地區封閉9小時的平交道,該平交道因往來列車頻繁,本來就是1小時約有40分鐘會遮蔽無法通行的狀態,因此大阪府、攝津市,與阪急電鐵已達成連續立體交叉化的共識(也就是鐵路方面的立體化)。

但切記,鐵路立體化真的又貴又久,上述工程總經費估計需432億日元,且預計2033年度才能完成。而根據國土交通省的統計資料,那還是花費與費時較少的,因為目前進行中的工程,平均來說需620億日元與20年(簡單的案例先做了,以後要再開工者八成會更貴更久)。

#日本鐵道旅人杰語 #踏切 #災害時指定平交道 #災害時指定踏切 #國土交通省 #大型災害 #改正踏切道改良促進法 #災害與鐵道 #鐵路立體化 #連續立體交叉化 #連続立体交差化

arrow
arrow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