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後期已進入熱武器的槍砲對決時代,鐵砲用於攻城
但岩國城並非毀於砲彈炸藥,而是稱為「政治」的無形武器
前篇提到岩國城在統一天下之後
成為消除地方武力政策的犧牲品!
德川幕府於西元1615年頒布「一國一城令」
在既有令制國的疆域上,每個國基本上只能保留一座城堡
作為國主的根據地;其餘的支城或要塞都必須撤除
作為長門國與周防國的國主(松平長門守)
毛利家被迫決定以山陰地方的萩作為基地,保留萩城
於是,未曾累積任何實戰經驗的岩國城
便於1615年展開拆除,從此消失於歷史洪流
它的興建花了7年時間,而竣工後的壽命也只有7年...
一國一城令的另類例外
事實上,「一國一城令」僅是一種原則
有「原則」就必然會有「例外」
毛利家的情形就是一件例外
但並非是允許「一國兩城」的特例
相反的,是兩國只能留一城
毛利家儘管在關原之戰後被削弱勢力
但仍為盤據周防國與長門國兩國的大家族
具有危害德川幕府的潛在可能
岩國藩雖為吉川廣家領地,但那畢竟是長州藩的支藩
吉川廣家又是毛利家舊部,不無彼此聯合對抗幕府的可能
(毛利家的長州藩後來果真為倒幕主力,但為200多年後的事)
因此,儘管毛利家的根據地設定為長門國境內之萩城
(長州藩的主要範圍,又稱為萩藩)
理應不影響周防國方面的城堡留存問題
但幕府仍首開先例,要求周防與長門兩國只能留下一座城堡
於是岩國藩與長府藩皆須將所屬領地內的城堡根除
直到廢城將近350年後的西元1960年代
在太平洋戰爭後逐步崛起的日本,興起了重建天守的風潮!
許多在幕府初期,或明治時期等兩波廢城令中被摧毀的城堡
在重振地方士氣與增加觀光效益的訴求下紛紛轉世投胎
岩國城的天守也藉此重出江湖


二十世紀的戰國城堡
20世紀中葉起造,外觀「看起來」像天守閣的新建築
受到技術、成本與法令等限制
是選擇RC造的鋼筋水泥為建材,而非傳統的木造天守
結構方面則以初代天守遺留下來的構造圖
作為部份復原參考,屬於「復興天守」的型態
不過天守台的位置
為了有更優越的視野欣賞錦川和瀨戶內海
因此是選在往南偏移的基地
既有天守台則在1995年發掘後復原保存,兩者差距約30公尺
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岩國城天守
雖然外觀樣貌和古人那座很像
但它盤據橫山稜線的位置卻不完全相同唷!
槍砲彈藥出乎意料未曾對岩國城造成任何影響
反倒是無形的政治力量,才是當年推倒天守的主要黑手
相較於17世紀的初代岩國城只有7年壽命
如今的二代天守自1962年落成後,已存活了半世紀的50歲

初代天守台的位置,於1995年考古後確認

兩代的天守位置相距30公尺,二代天守的視野更勝以往
類似於岩國城這種舊天守沒實戰經驗且又遭到廢除
而新天守反而比較長命的例子,在日本不算少數
這些存在於不同時代的城堡
被地方大頭(藩主/知事)託付了不同的期望(防衛/吸客)
也因而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人們若想長命百歲
最好是能投胎在一個遠離戰火侵襲的地方!
如今看來,這通則不僅適用於人類
日本城堡若有靈命,也會祈禱自己可別生錯年代吧?
(完)
延伸閱讀:
國哪個國呀 藩又是哪個藩?
==
取材時間:2011-03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