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賀787即將重新翱翔天際,趕快把去年的記錄翻出來整理
那是牛奶杰第一次登上全日空的B787,且為ANA的第一架B787

Q1598-01



這系列有關搭乘ANA的787之取材時間
並非在近期,而是在2012年的3月份
(最近想搭也沒得搭吧,唉唉)
但由於搭機題材累積得有點多、消化時間不夠
就沒在第一時間完工交稿
殊不知放呀放的,全球的787便因鋰電池緣故給全面停飛了...

所幸撰文這幾天看到的新聞,是偏向正面的消息
美國聯合航空(UNITED)出面表示
打算讓旗下的787在2013年5月31日後歸隊
重新翱翔於天際執行定期航班!
UA不虧是當年波音生的航空公司,第一個喊效忠(誤)

為了好好慶祝一下787的重生,幫她增點人氣
我決定趕緊把去年搭787的這系列題材先挖出來整理
不然照原本安排的進度擱置下去,可能會要擺到10月吧
搞不好那時候787家族又會有其它的挑戰得面對...(逃)

不過由於是額外插隊的編排作業
所以這系列的出刊時間...
也將會比較「不規矩」一些,呵呵

Q1598-12
那天搭乘的航班,為東京羽田空港飛往大阪伊丹空港的NH25
是當時兩地之間少數採用787執行的航班,其它班次多派777

會有這段國內線的飛行機會
自然是仰賴全日空ANA提供的「日本國內線加價構」特殊優惠
也就是因應ANA目前沒有從台灣出發
往返於大阪、名古屋,或福岡之間的班次
因此在推廣加價搭乘國內線航段的促銷企劃中
對以上3地區的機場(包括伊丹、關西與神戶)祭出優惠
從台灣的台桃或松山機場出發,經東京成田空港或羽田空港
再轉機前往大阪、名古屋,或福岡,是免另外收費的

不過在這兩條航線搭機也不是全然都免費的
至少,當我於ANA官網上選擇東京往返大阪的航班時
如果是挑到787執行的航班,整體總價便會高2000元台幣左右

儘管就時段與旅費成本的考量來看
搭其它由777飛行的班次,是較為理性的判斷
但我面對的是有「夢幻客機」之稱、在全球率先服役的787耶!
看在787的面子上,這樣的差價當然要加碼吞下去咩...

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把鏡頭轉到搭機當天
那天從橫濱的石川町出發,卻在早上臨時修該了一項行程
要前往JR橫須賀線途中「田浦站」取材
那裡由於月台太短的緣故,列車停靠時有一小節會悶在隧道裡
因此整節車廂有幾扇門會開、另幾扇門卻會關閉
我原本已有夜間的畫面,這回想補上白天的

不過在搭乘JR京濱東北.根岸線的列車轉JR橫須賀線時
突然驚覺如此預留的時間好像不太夠
會來不及折返羽田機場,錯過當天最重要行程的搭787
因此趕緊在距離田浦站只剩一點距離的逗子站即時回頭...

Q1598-03
結果轉車抵達羽田T2時,距離班機出發僅剩不到35分鐘

當時人工check-in櫃台前有一些旅客在排隊
儘管我原本就知道國際線的聯程票不能透過kiosk報到
但還是想碰運氣試試kiosk(說不定該功能正好開通咩)
結果自然是敗興而歸,領到這張請找人工處理的告示

乖乖回到隊伍中等著,眼見離起飛時間越來越近
趕緊向引導隊伍的ANA地勤人員求救
對方看了我的飛行資料,卻一點也不著急
似乎是對自家同仁處理報到手續的效率很有信心(驚)

結果呢?

既然這篇可以完成取材,那結果自然是順利報到囉
我在關艙前約20分左右抵達登機門
NH25使用的61號登機門,位置距離安檢入口相當近
猜想這個安排跟「大阪伊丹航線為主力競爭航線」有關

Q1598-02
不同於搭國際線航班的流程
在完成報到後是拿到一張登機證,就算是搞定所有的文件

在日本的大機場搭傳統業者的國內線航班
前前後後可能會領到4到5張類似的卡片
這個「搭乘案內書」是其中之一,但請留意它不是登機證!

Q1598-05
至於這張行李條的存根,則是被釘在「搭乘案內書」的背後
而非如同平常的搭機經驗,是跟登機證黏在一起當好朋友
會有這樣的差異,自然也跟其搭機流程有關

Q1598-04
真正的登機證(搭乘券,Boarding Pass)應該是這張

至於前前後後到底領了多少東西,我等之後寫SFJ時再提好了
一方面這次搭787時在登機前的時間太短,過程很匆忙
有幾張還沒好好拍完檔案照,就得先交出去了
二方面這回其實是我第三次搭日本的國內線班機啦
關於登機證這部份的事情
參照原本的寫作順序,應該是SFJ那篇就會介紹的
所以還是把梗留在那篇再用吧,呵呵

接下來就把焦點放在787身上吧!

Q1598-06
來自日本的全日空ANA,是全球最早訂購787系列的航空公司
自然也是最早交機,以及最早將其投入載客服務的業者

那天是牛奶杰生平第一次搭乘BOEING 787型客機
而搭載我的飛機,正是787家族中第一架投入商業運轉的大姊大
機身編號JA801A的她,為ANA所接收的第一架787-881

話說,ANA旗下編號JA803A的另一架787,生產序號排第7
如果依實際輩份來看,其實她排在JA801A的前一位
但這無損於JA801A的特殊地位
因為無論是787家族的首次交機、飛渡、載客飛行等重要大事
曾經在媒體前出盡鋒頭的麻豆,就是JA801A咩
(而JA802A的生產序號,其實是排得更遠的24號)

Q1598-07
先前提過,ANA使用的羽田空港T2候機室
其實是不太適合拍飛機的地方,阻礙和反光有點多
不過空橋這邊的視野就還算不錯
有不少乘客都趁著登機前的片刻,為787留下倩影呢

Q1598-08
61號登機門為NH25航班的787接了兩支空橋
其中銜接L1艙門的空橋
除了供商務艙與前幾排經濟艙的旅客使用外
也歡迎坐在機身右半部,座位號碼是F至K席的乘客使用
不然以ANA當時的787為例,在L1與L2兩座艙門之間
其實只有設置36個位子,為此多接一支空橋好像功能很有限

羽田T2在面積較大的主要停機坪,多會設置兩支空橋
以方便利用的航空公司加快登機作業(啊,其實就是指ANA嘛)
ANA能在「全球最準時航空公司」的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跟主要hub能提供多少設施服務,多少也有一些關係吧

話說羽田T2這兩支空橋,銜接航站本體的位置也值得注意一下
通往L1的那支空橋,在建築硬體上開的缺口是與班機平行的
這點沒問題,不少航空站也都是這樣設計
不過接L2那支空橋的活動部分,是連在航廈突出長方體的端面
缺口與機艙走道是垂直的、和候機長廊維持平行

在日間與絕大多數的時段,如此設計也沒什麼影響
反正就是旅客踏入空橋時的第一步
是往右前45度走,或是往左前45度走的差別而已

但如果是在趕著下班、機坪又有點空的夜晚
L2空橋這個開口與飛機垂直的設計就有妙用囉
因為它的服務範圍,其實就不限於原本的該停機坪
而是可以使出「神龍擺尾」的絕技
拉到與其相鄰的右側隔壁機坪,銜接另一架飛機的R1或R2門!
如此一來,在「三管齊下」的疏導下
便能讓乘客與組員們早一點收工回家唷

Q1598-09
當然,現在是大白天的午後時段,又是登機階段
好像不太方便使出這種絕技
61號門的兩支空橋,還是乖乖服務61號坪上的787就可以了

兩支空橋夾住的空間,正好是ANA在機身側面漆上787的位置
ANA不僅在其最早報到、特殊塗裝的兩架787有此標示字樣
他們在之後服役的每架787機身(從JA803A起依序排下去)
即便整體上看起來是ANA的機隊標準塗裝
但也硬要加畫「787」數字,就怕乘客不曉得那是787吧,哈

對於ANA該款有「787」字樣的塗裝
若要說是該公司上上下下的機隊標準塗裝也不對
要講是787特殊塗裝,又沒有頭兩架真的很特殊之塗裝如此非凡
所以我就暫且稱其為ANA的「炫耀塗裝」好了

而且藉由比對從JA803A以降的787-881
在西雅圖交機前,以及返抵日本服役後留下來的照片
可以發現波音早先在廠內時,有部分是為飛機畫好標準塗裝的
但客機實際上陣時,已變更為有787字樣的炫耀塗裝囉

然而,L1空橋正好把「787」的第一個7遮住了,剩下「87」
應該不會有懷舊的航空迷
會將其誤認為是麥道出品的經典機種「MD-87」吧!

Q1598-14
在ANA的787之L2艙門旁,秀出了波音(BOEING)的廠商標誌
還有787暱稱為「夢幻客機」的Dreamliner之專屬logo

Q1598-10
Dreamliner專屬logo不僅在艙門旁有
在JA801A的機身上還有一個更大的,就怕大家沒拍到會鬧脾氣

此外一旁還有e-flight的logo
(e上頭還要加一片綠葉強調唷)
其實我不太確定它的來歷為何
不過該圖案讓我聯想到達文西設計的元祖直昇機,嘿嘿

話說,在先導階段暫且不用全數字的系列名來稱呼客機
似乎是波音長久的慣例,猶如757當初是7N7、而767是7X7
波音在2003年公佈他們打算著手研發一款全新客機
以便繼續在全球民航市場海噱航空公司一票時
使用的乳名代號是「7E7」

所謂的「E」讓外界有許多解釋與聯想
其中包括後來普遍被世人相信的Efficiency
另外還有概念相近的Envinroment Friendly
甚至是非常沒有創意的Eight...

在這個強調節能減碳的時代,787號稱民用航空界的省油一姊
比起相似容量的繼有機型(大概是指A330或同門的767吧)
在同樣的飛行條件下號稱可以省20%的燃油

787可以如此節能,機身約有50%採用複合材料是一項關鍵
將這種「重量輕、質地硬」的碳纖維素材,用於打造客機
可說是民航業界一項劃時代的嘗試(捷安特已經用很久了,誤)

無奈波音在試圖說服大家不用擔心新材料抵抗外部衝擊的同時
「目前看來」似乎碰上了「防外賊卻不防內鬼」的毛病
硬是被機身裡頭也是新嘗試的鋰電池擺了一道,唉唉

Q1598-13
比起傳統的客機,787機身上最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
可能就是兩旁「自然天成」微微上翹的翅膀
這款在主翼安排上帆角(raked winglet)的設計
有助於改善空氣動力,增添787的節能或拉長續航力之表現

Q1598-11
波音目前認可兩款發動機作為787的動力來源
ANA選用勞斯萊斯Rolls-Royce的Trent 1000
在ANA下單之後也決定引進,並成為第二位商轉客戶的日本航空
則為旗下的787選用GEnx-1B
換言之,搭配兩種發動機的787在日本都能見到咩

Q1598-15
在經過787的L2艙門後,就要真正步入機艙了吧!

不同於過往的客機,會在機身側面選用大大小小的艙門
或選擇於主翼位置設置緊急時才能用、平時打不開的逃生門
787則相對乾脆簡單,波音為每架787在單側安裝了4扇大型艙門
全機8扇艙門的開啟方向,都是向機首滑開

對於乘客來說,787有一項特點就是座位旁的窗戶加大了
但不僅是乘客觀景用的窗戶有被唸過「TIIDA」的咒語(誤)
與傳統的艙門相比,787機艙門上用以觀察外界狀況的玻璃窗
也被放大許多,呈現垂直的長條形,有別於以往的小圓孔
在頂部有另一個橫向長條形窗戶,但我對它的功能性有點保留

這四座艙門的大小,其實還是有一些差異
L1與L3艙門的寬度約為91公分,高約183公分
而L2和L4則大些,約為107*188公分(4者在R側相同)
據說如此一來,可讓L2和L4的充氣滑梯允許兩人同時脫出
以利機上乘客能在相關規定的90秒內完成疏散

能在機身上少安裝第五扇門,應該也可以省下一些重量吧?

Q1598-16
透過事先在官網選位,這趟的位子是L2艙門後第一排的6A
不過這並非所謂的「安全門席」,因為座椅正面是有隔板的
6A與6C的乘客不能借用門戶走道的空間來歇腳

把隨身行李安頓好之後,本想開始在機艙內的探險
當然並非是在登機尾聲的階段,白目地四處亂走
而是至少先拍拍乘客們魚貫登上787時的畫面

不過從我的「TIIDA」加大窗戶向外觀察
發現銜接L2的空橋已經先收回去了
換言之是L2艙門已經關閉,看來搶拍時間非常有限呢
接下來就要關艙後推了吧?


(翻頁繼續)

==
取材時間:2012-0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rscreek 的頭像
    starscreek

    杰水 輕喃 starbuckser's creek

    starscre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