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快軌3號線,可稱為這座城市的第一條捷運路線
這篇先來看看3號線的車站部份,取材部份都是高架站
在介紹大連快軌3號線(三號線)之前
先來說說兩岸對鐵道系統的一些名稱差異,以及何謂:快軌
在台灣,我們想區別鐵路、捷運與高速鐵路,不會太困難
如果哪天再加入路面電車型態的輕軌(LRT),也不難辨認
到了中國,會將鐵道部中央的傳統鐵路視為「重鐵」
而各地方埋在都市地底下的城市鐵道系統,則稱為「地鐵」
不過呀,同樣以城市內的運輸任務為主
但用平面或高架的方式鋪設(也就是不藏在地底的鐵道)
卻通常不稱地鐵,而是改稱「快軌」或「輕軌」
因此,臺灣所謂的「大眾捷運系統」
在中國對應的詞兒,其實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其所轄型態包括「地鐵」、「快軌」或「輕軌」等
(這分法與以運量分辨的高運量或中運量,不一定有關)
然而,由於中國主要城市先鋪設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多半都是以地鐵為多,快軌相對較少
因此也常有以「地鐵」泛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情形
至於臺灣部份城市想要引進路面電車型態的「輕軌」
在阿陸仔口中常用的詞兒是「有軌電車」或簡稱「電車」!
整理一下大略是:
臺灣:中國
鐵路:鐵路、重鐵
大眾捷運系統: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捷運(地下化):地鐵
捷運(平面或高架化):快軌、輕軌
輕軌:有軌電車
總之,這篇講的大連快軌3號線(亦被稱為大連輕軌3號線)
指的約略等同於臺灣的高架或平面之「捷運」
絕非大連電車201線或202線那種鋪在馬路上的系統
您如果要到中國其它城市遊玩
旅遊指南說要搭輕軌,腦中也請連結到「捷運」的圖案唷
大連快軌3號線的起點設在中鐵大連站的後站
也就是北站房的方向,不過兩者既非共構亦非共站
而是得在戶外步行過個小馬路,才能互通彼此
快軌大連站是個以玻璃帷幕包裹的獨立車站
上一張圖有廣告布幕的,是朝向中鐵北站房外廣場的西面
而背對廣場的東面,人比較少,就未受到廣告商青睞了
「快軌」聽起來很快,但仍以傳統的人工售票方式為主
所幸常搭的市民多半是用儲值的交通卡搭車
減少排人工櫃台的乘客量
改札機還是我不愛的旋轉棒這種,每次都得格外提防襲擊
不過與車票的互動已經是非接觸式的感應型態
想搭快軌,隨身行李也是要過愛克斯光機檢查的
在中國城市搭地鐵的多數經驗,也都得經過這道程序
但在取材過程採樣的三個車站中,也只有大連站要檢查
在香爐礁站和金家街站這兩者,就省略X光機了,囧
買好票、進了站,上站台(月台)準備搭車吧
起點的大連站有一座島式月台與兩座岸式月台
不過站內總共只有兩條股道通過,被四面月台雙雙包夾
中間的島式月台為上車專用,兩側就供到站乘客下車啦
列車進站啦,會先開左側的車門讓人下車
「稍微」巡過車後,再開右側近島式月台這邊讓人上車
快軌三號線的搭車過程,沒有禁止飲食規定
相反的,在月台上還有來自韓國(?)的現泡咖啡販賣機
有三種口味可以選,都是1元人民幣,我沒品嚐啦
妙的是口號「一杯小咖啡精神一小天」,跟阮先生有關嗎?
車站環境原則上都算乾淨整潔,自然採光的效果也不錯
歐洲式大跨徑屋頂,同時讓電車線懸掛,省掉了電線桿
但玩家在同一座車站、同一個時段
如果走到非使用透明屋頂的這部份月台,光線就暗了一些
除大連站設電扶梯快速輸運乘客進出外,其他站以樓梯為多
不過每座月台都會有至少一部電梯,方便輪椅使用者乘車
快軌3號線目前僅提供「各停」列車的服務
每站都站站樂,自然便不需設置通過線了
部份站外會有剪式橫渡線,確保必要時的調度可能
路線的道碴方面,站外區間是鋪設傳統的石礫道碴
到了站內,則以使用無碴軌道為主,壁壘分明
大連出發後的第一站,是高架式的香爐礁站
3號線目前營運的12座車站中,包含高架與平面的形式
2003年3號線剛通車時,是以香爐礁站為路線起點
香爐礁站到大連站則是等到前段完全搞定通車後
才開始興建工程,並於2004年底投入服務
車站部份先以站務姊姊的照片來當結尾啦
下一篇來說說3號線的沿途風景
==
取材時間:2011-05
- Nov 10 Thu 2011 21:20
[月湧江流]中國鐵道旅人杰語:大連快軌3號線 車站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